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6-25页 |
一、中国革命客观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 | 第16-19页 |
二、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理论探索的影响 | 第21-23页 |
四、陈独秀的独特性格和主观方面原因 | 第23-25页 |
第二章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 第25-31页 |
一、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的社会主义思想(1915- #1921年) | 第25-27页 |
二、领导中国共产党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1921 年—1927 年) | 第27-29页 |
三、退出中共领导层后的社会主义思想(1927 年-1942 年)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54页 |
一、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1915 年——1921 年) | 第31-40页 |
(一)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 第31-36页 |
1. 对资本主义的初步认识 | 第31-33页 |
2. 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 第33-34页 |
3. 对各种伪社会主义的尖锐批判 | 第34-36页 |
(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第36-40页 |
1.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 第36-37页 |
2. 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 | 第37-39页 |
3.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 | 第39-40页 |
二、中期的社会主义思想(1921-1927 年) | 第40-45页 |
(一)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 第40-43页 |
1. 深入了解资本主义是认识社会主义的前提 | 第41-42页 |
2. 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 | 第42-43页 |
(二) 主张用社会主义方式来改造中国 | 第43-45页 |
1. 高度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第43-44页 |
2. 社会主义是今后必走的路 | 第44-45页 |
三、晚期的社会主义思想(1927 年——1942 年) | 第45-54页 |
(一)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第45-49页 |
1. 对民粹主义思想的批判 | 第45-47页 |
2.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 第47-49页 |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 第49-54页 |
1. 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 | 第49-51页 |
2.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 | 第51-54页 |
第四章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 | 第54-65页 |
一、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54-60页 |
(一) 探索了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 | 第54-55页 |
(二)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来源之一 | 第55-58页 |
(三) 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第58-60页 |
二、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60-65页 |
(一) 主张通过城市斗争实现社会主义 | 第60-62页 |
(二) 晚年全盘否定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