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轨迹数据和图模型的城市区域重要程度可视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城市计算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时空轨迹数据可视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城市区域中心性研究现状第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结构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第14-24页
    2.1 大规模时空轨迹数据的自适应聚类第14-17页
        2.1.1 基本聚类算法第14-15页
        2.1.2 参数自适应策略第15-16页
        2.1.3 T-DBSCAN算法第16-17页
    2.2 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第17-18页
        2.2.1 城市功能区中心计算方法第17页
        2.2.2 基于Voronoi的区域划分方法第17-18页
    2.3 城市功能区识别第18-23页
        2.3.1 LDA主题模型第19页
        2.3.2 功能区语义文档第19-20页
        2.3.3 区域功能识别第20-21页
        2.3.4 功能区识别验证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城市功能区时空特征可视分析第24-31页
    3.1 城市功能区交互可视分析系统第24-27页
        3.1.1 功能区空间分布视图第24-25页
        3.1.2 时空堆栈图第25-26页
        3.1.3 年轮图第26-27页
    3.2 居民出行行为时空分布特征第27-30页
        3.2.1 工作日行为分析第27-28页
        3.2.2 非工作日出行模式探索第28-29页
        3.2.3 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对比分析第29-30页
        3.2.4 居民出行时空特征总结第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城市区域重要程度可视分析第31-37页
    4.1 图中心性第31-32页
    4.2 城市区域中心性可视化第32-36页
    4.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系统框架与实验结果第37-41页
    5.1 实验数据第37页
    5.2 原型系统第37-38页
    5.3 实验结果第38-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1-43页
    6.1 总结第41页
    6.2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东丽湖区基岩地下热水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
下一篇:以钢渣为原料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及其用于印染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