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基于同位素和水化学示踪剂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来源和地下水补给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地下水补给第14-15页
        1.2.2 流域降雨—径流水文过程示踪第15-16页
        1.2.3 二端元径流过程分割第16-18页
        1.2.4 径流过程分割模型发展第18页
    1.3 研究目的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3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2.2 实验设计第20-23页
    2.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4-27页
        2.4.1 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第24页
        2.4.2 水样的同位素测定第24-25页
        2.4.3 水样的化学成分测定第25页
        2.4.4 土样含水量测定第25-26页
        2.4.5 土壤颗粒组成测量第26页
        2.4.6 土样以及高矿化度水样真空抽提第26页
        2.4.7 土壤样品~3H测定第26-27页
    2.5 研究方法第27-32页
        2.5.1 氚峰值示踪法第27-29页
        2.5.2 ~3H峰值深度的确定第29页
        2.5.3 数理统计分析第29页
        2.5.4 二端元径流分割模型第29-30页
        2.5.5 降水输入成分处理第30-32页
第三章 研究区坡地地下水补给第32-41页
    3.1 研究区坡地土壤剖面含水量和质地分布第32-34页
    3.2 研究区坡地地下水补给量第34-37页
        3.2.1 根系活跃层第34-35页
        3.2.2 园则沟小流域氚峰值深度第35-37页
    3.3 地下水补给的不确定性分析第37-38页
    3.4 区域地下水补给控制因子第38-41页
        3.4.1 区域间(王东沟和园则沟)地下水补给差异比较第38页
        3.4.2 氚运移机制第38-39页
        3.4.3 平地和坡地的地下水补给比较第39-41页
第四章 利用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示踪小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第41-59页
    4.1 溪水补给端元示踪剂浓度变化第41-48页
        4.1.1 小流域地下水的时空变异性第41-43页
        4.1.2 水文过程中降水和溪水同位素历时变化第43-48页
    4.2 二端元水文过程分割第48-52页
        4.2.1 ~2H示踪的二端元径流分割模型第48-49页
        4.2.2 Cl~-、SO_4~(2-)示踪的二端元径流过程分割第49-52页
    4.3 小流域径流机制及水文过程影响因素第52-55页
        4.3.1 老水对径流的贡献第53-54页
        4.3.2 不同降雨事件下事件降水对溪水贡献第54-55页
        4.3.3 土壤对径流成分的影响第55页
    4.4 径流划分过程的不确定性分析第55-59页
        4.4.1 降水输入的计算方法的不确定性误差第55-56页
        4.4.2 溪水的空间变异性第56-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更”“还”“再”在比较句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下一篇:内幕交易之认定探究--以光大“乌龙指”事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