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水文地球化学论文

石家庄—衡水剖面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地下水化学演化第10-12页
        1.2.2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概况第16-22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气象水文第16-17页
        2.1.3 地形地貌第17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17-18页
        2.2.1 地层第17-18页
        2.2.2 区域地质构造第18页
    2.3 水文地质概况第18-22页
        2.3.1 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第18-19页
        2.3.2 地下水含水层特征第19-22页
第三章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22-51页
    3.1 地下水数据获取第22-23页
        3.1.1 样品的采集第22-23页
        3.1.2 样品测试第23页
    3.2 地下水主要离子特征第23-26页
    3.3 水化学类型特征第26-30页
        3.3.1 Piper三线图解第26-27页
        3.3.2 水化学类型特征第27-30页
    3.4 水质类型特征第30-39页
        3.4.1 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第30页
        3.4.2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30-34页
        3.4.3 水质类型特征第34-39页
    3.5 地下水离子比例系数特征第39-50页
        3.5.1 γCl~-/γCa~(2+)比值特征第39-42页
        3.5.2 γCa~(2+)/γMg~(2+)和 γNa~+/γMg~(2+)比值特征第42-46页
        3.5.3 γCa~(2+_/γSO_4~(2-)、γCa~(2+)/γHCO_3~-和γNa~+/γCl~-比值特征第46-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分析第51-64页
    4.1 蒸发浓缩作用第51-52页
    4.2 溶虑作用第52-58页
    4.3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第58-61页
    4.4 氧化还原作用第61-62页
    4.5 人类活动的影响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第64-74页
    5.1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基础第64-65页
    5.2 模拟路径的选择第65-66页
    5.3 “可能矿物相”与约束变量的确定第66-67页
    5.4 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结果第67-71页
        5.4.1 第Ⅰ含水层地下水反向模拟第67-68页
        5.4.2 第Ⅱ含水层地下水反向模拟第68-69页
        5.4.3 第Ⅲ含水层地下水反向模拟第69-70页
        5.4.4 第Ⅳ含水层地下水反向模拟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4-76页
    6.1 主要结论第74页
    6.2 建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星载GPS的低轨卫星非差动力学定轨方法研究
下一篇:改性阳极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硫化物废水及运行条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