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社会教育论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城乡社区教育实证研究--基于宁波4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1.2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1.3 实践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区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6-22页
    2.1 社区教育的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社区第16页
        2.1.2 社区教育第16-18页
    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第18-19页
        2.2.1 公共服务第18-19页
        2.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9页
    2.3 推进社区教育均等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9-20页
        2.3.2 公共产品理论第20-21页
        2.3.3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21-22页
3 宁波市城乡社区教育的实证分析第22-36页
    3.1 宁波4个典型社区的社区教育个案情况第22-28页
        3.1.1 宁波海曙区白云街道白云庄社区第22-24页
        3.1.2 宁波江东区东柳街道华光城社区第24-26页
        3.1.3 宁波奉化大堰社区第26-27页
        3.1.4 宁波北仑柴桥街道瑞岩社区第27-28页
    3.2 基于4个典型社区的宁波城乡社区教育的比较分析第28-33页
        3.2.1 宁波城乡社区教育的活动经费来源现状第29-30页
        3.2.2 宁波城乡社区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现状第30-31页
        3.2.3 宁波城乡社区居民社区教育满意认可度第31-32页
        3.2.4 宁波城乡社区教育的实施措施和成效第32-33页
    3.3 基于4个典型社区梳理宁波社区教育的成效与经验第33-36页
        3.3.1 以政策保障为基础的财政投入第33-34页
        3.3.2 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第34页
        3.3.3 以层级网络体系为载体的供给主体第34-36页
4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城乡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6-43页
    4.1 均等化视域下宁波城乡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4.1.1 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第36-37页
        4.1.2 城乡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能力的差异第37页
        4.1.3 城乡社区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无差异化第37-38页
        4.1.4 城乡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理念和队伍建设的差异第38页
    4.2 路径惯性和政策偏好第38-40页
        4.2.1 二元社会结构的路径惯性第38-39页
        4.2.2 政府的公共政策偏好第39-40页
    4.3 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第40-41页
        4.3.1 社区教育产品供需失衡第40-41页
        4.3.2 社区教育工作者供需失衡第41页
    4.4 民主决策不够第41-43页
        4.4.1 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第41-42页
        4.4.2 城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不同第42-43页
5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城乡社区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第43-47页
    5.1 消除二元结构影响,改善农村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第43-44页
        5.1.1 政策重点关注农村薄弱地区第43页
        5.1.2 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层级网络联动机制第43-44页
    5.2 完善城乡社区教育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主体的供给能力第44-45页
        5.2.1 参与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模式多样化第44页
        5.2.2 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第44-45页
    5.3 搭建民主协商对话平台,满足城乡差异化需求第45页
    5.4 加强宣传与队伍建设,提高认识和队伍服务水平第45-47页
        5.4.1 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第45-46页
        5.4.2 拓深农村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第46-47页
6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A第51-57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的隐式曲面求交的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西汉赵充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