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引言 | 第8页 |
·在役钢管混凝土拱桥评估的必要性 | 第8-9页 |
·桥梁评估的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评估研究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综合评估理论方法 | 第12-1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估理论 | 第18-35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评估模型 | 第19-20页 |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 第20-26页 |
·层次分析法的思路 | 第21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 第21-22页 |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22-23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3页 |
·层次排序 | 第23-24页 |
·权重的计算 | 第24-25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25-26页 |
·模糊综合评估理论 | 第26-29页 |
·确定评估对象的因素集U | 第26页 |
·确定评估等级集V | 第26页 |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 第26-27页 |
·确定评估因素权向量集A | 第27页 |
·合成A 与R 得到评估结果B | 第27-28页 |
·对模糊综合评估结果B 进行分析处理 | 第28-29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权综合评估体系 | 第29-34页 |
·常规综合评价中的变权 | 第31-32页 |
·模糊综合评价中的变权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评估系统底层指标确定 | 第35-64页 |
·底层评估指标隶属函数 | 第35-52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第一类评估指标 | 第35-48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第二类评估指标 | 第48-51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增病害类型隶属函数 | 第51-52页 |
·基于敏感程度分析确定各构件的原始权向量 | 第52-59页 |
·基于固有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52-54页 |
·基于曲率模态法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54页 |
·敏感分析的有限元模拟 | 第54-59页 |
·确定第一级评估的原始权向量 | 第59-62页 |
·墩台及基础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1) | 第59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圈(包括横向联系)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2) | 第59-60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系杆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3) | 第60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支撑系统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4) | 第60-61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纵横梁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5) | 第61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上立柱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6) | 第61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板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7) | 第61-62页 |
·附属设施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18) | 第62页 |
·确定第二级评估的原始权向量 | 第62-63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役状态评估的原始权向量A_2 | 第62-63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役状态评估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评估实例 | 第64-78页 |
·工程概况 | 第64页 |
·检测结果 | 第64-68页 |
·主要检测仪器 | 第64页 |
·检测结果 | 第64-68页 |
·第一级评估 | 第68-76页 |
·墩台及基础在役状态评估 | 第68-70页 |
·钢管混凝土拱肋在役状态评估 | 第70-71页 |
·系杆的在役状态评估 | 第71-72页 |
·吊杆的在役状态评估 | 第72页 |
·纵横梁在役状态评估 | 第72-73页 |
·拱上立柱在役状态评估 | 第73-74页 |
·桥面板在役状态评估 | 第74-75页 |
·附属设施在役状态评估 | 第75-76页 |
·第二级评估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