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我国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0-11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1 美国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 | 第11-12页 |
1.4.2 英国、澳大利亚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3 加拿大的CBE | 第13页 |
1.4.4 “双元制”模式德国 | 第13页 |
1.4.5 MES国际劳工组织模式 | 第13-14页 |
1.4.6 能力本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实践 | 第14页 |
1.5 本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4-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 第15-16页 |
1.5.3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树立“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理念 | 第18-23页 |
2.1 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 第18-19页 |
2.2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 第19页 |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 | 第19页 |
2.4 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与其他“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对比 | 第19-23页 |
2.4.1 案例教学法 | 第19-20页 |
2.4.2 角色扮演教学法 | 第20页 |
2.4.3 讨论法 | 第20-21页 |
2.4.4 任务驱动教学法 | 第21页 |
2.4.5 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 | 第21-23页 |
第3章 课程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确定 | 第23-31页 |
3.1 道桥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 第23-27页 |
3.1.1 调研方式 | 第23-24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24-25页 |
3.1.3 调研企业及访谈对象 | 第25-26页 |
3.1.4 典型任务与技能要求 | 第26页 |
3.1.5 企业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情况 | 第26-27页 |
3.1.6 用人单位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意见 | 第27页 |
3.1.7 用人单位对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设置的意见 | 第27页 |
3.1.8 通过企业调研,对建设《道路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的改进 | 第27页 |
3.2 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 第27-31页 |
3.2.1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能力培养结构 | 第28-29页 |
3.2.2 以“学生为主体”制定课程知识培养结构 | 第29页 |
3.2.3 以“岗位用人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素质结构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践过程 | 第31-43页 |
4.1 探索“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31-33页 |
4.1.1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 第31页 |
4.1.2 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 第31页 |
4.1.3 以三维模型为载体开展教学 | 第31-32页 |
4.1.4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 第32-33页 |
4.2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 第33-37页 |
4.3 实施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第37-43页 |
4.3.1 课程评价原则 | 第37-38页 |
4.3.2 考核形式 | 第38-39页 |
4.3.3 考核方案的具体内容 | 第39-41页 |
4.3.4 考核方案的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学生学习成果研究分析 | 第43-48页 |
5.1 满足企业需求 | 第43页 |
5.2 学生及教师评教分析 | 第43-47页 |
5.2.1 学生评教 | 第44-45页 |
5.2.2 教师评教 | 第45-47页 |
5.3 学期成绩对比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