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阳离子复配型捕收剂强化动力煤反浮选及增效机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5页
    1.1 反浮选技术研究进展第13-17页
        1.1.1 反浮选技术应用现状第13-14页
        1.1.2 煤泥反浮选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 煤泥反浮选药剂研究进展第17-23页
        1.2.1 捕收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第17-20页
        1.2.2 煤泥反浮选抑制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第20-22页
        1.2.3 煤泥反浮选活化剂第22-23页
        1.2.4 起泡剂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3页
    1.3 操作参数及煤泥性质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3-26页
        1.3.1 矿浆pH值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3-24页
        1.3.2 入料粒度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4-25页
        1.3.3 煤化程度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5页
        1.3.4 脉石矿物种类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第25-26页
    1.4 浮选混合用药研究进展第26-29页
        1.4.1 浮选捕收剂组合用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7-28页
        1.4.2 浮选捕收剂混合用药的理论研究进展第28-29页
    1.5 捕收剂吸附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第29-31页
        1.5.1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第29页
        1.5.2 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吸附模拟研究进展第29-31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1-33页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1-32页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2-3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3-45页
第二章 试验原料与研究方法第45-55页
    2.1 试样的选取及性质第45-47页
        2.1.1 试验用煤样第45-46页
        2.1.2 高岭石纯矿物第46-47页
        2.1.3 精煤测试煤样第47页
    2.2 试验药剂及设备第47-49页
        2.2.1 试验药剂及制备方法第47-49页
        2.2.2 试验使用设备第49页
    2.3 试验研究方法第49-54页
        2.3.1 煤泥浮选试验第49-50页
        2.3.2 高岭石单矿浮选试验第50页
        2.3.3 表面张力测试第50-51页
        2.3.4 Zeta电位测试第51页
        2.3.5 红外光谱测试第51页
        2.3.6 吸附量测试第51-52页
        2.3.7 显微镜图像测试第52页
        2.3.8 煤泥及高岭石接触角测量第52-53页
        2.3.9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3-5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54-55页
第三章 煤泥反浮选基本规律研究第55-77页
    3.1 十二胺盐酸盐用量对于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55-57页
    3.2 抑制剂糊精用量对于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57-59页
    3.3 调浆时间对于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3.4 矿浆pH值对于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60-66页
    3.5 矿浆浓度对于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66-69页
    3.6 煤泥反浮选动力学研究第69-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四章 十二胺盐酸盐/油酸复配型捕收剂在煤泥反浮选中的应用第77-95页
    4.1 十二胺盐酸盐/油酸复配捕收剂的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第77-79页
    4.2 十二胺盐酸盐/油酸复配捕收剂的显微图像第79-81页
    4.3 十二胺盐酸盐/油酸复配捕收剂反浮选试验第81-83页
    4.4 十二胺盐酸盐/油酸复配捕收剂作用机理探讨第83-85页
    4.5 油酸对煤泥反浮选泡沫性质的影响第85-93页
    4.6 本章小结第9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五章 不同阳离子捕收剂/不同链长脂肪酸复配捕收剂浮选规律研究第95-109页
    5.1 脂肪酸碳链长度对复配捕收剂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95-99页
    5.2 十二胺盐酸盐与脂肪酸比例对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第99-101页
    5.3 其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复配第101-107页
        5.3.1 DTAC与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复配第101-102页
        5.3.2 DTAC/脂肪酸复配捕收剂提效机理研究第102-106页
        5.3.3 CTAB与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复配第106-107页
    5.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六章 单矿物浮选规律及机理研究第109-141页
    6.1 脂肪酸链长对于高岭石单矿浮选影响第109-110页
    6.2 十二胺盐酸盐与脂肪酸比例对高岭石单矿浮选影响第110-111页
    6.3 矿浆pH值对高岭石单矿浮选影响第111-114页
    6.4 高岭石显微图像、接触角测试以及高岭石红外测试第114-117页
        6.4.1 高岭石接触角测试第114页
        6.4.2 高岭石的光学显微图像第114-115页
        6.4.3 高岭石的红外光谱测试第115-117页
    6.5 捕收剂在高岭石表面吸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17-134页
        6.5.1 真空情况下捕收剂在高岭石001面吸附研究第117-126页
        6.5.2 水分子在高岭石001表面吸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26-132页
        6.5.3 水环境下捕收剂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研究第132-134页
    6.6 捕收剂对不同粒度精煤浮选的影响第134-135页
    6.7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36-14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41-145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1-143页
    7.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147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nO纳米材料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高校影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