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七彩神仙鱼概况 | 第12页 |
1.2 转录组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1 转录组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转录组实验技术 | 第13页 |
1.2.3 鱼类性腺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 | 第14-16页 |
1.3.1 原始生殖细胞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1.3.2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在性别分化中的作用 | 第15页 |
1.3.3 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 | 第15页 |
1.3.4 部分鱼类性别分化时间 | 第15-16页 |
1.4 vasa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vasa基因 | 第16-17页 |
1.4.2 vasa表达模式 | 第17-18页 |
1.4.3 vasa应用 | 第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七彩神仙鱼性腺转录组分析 | 第20-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样品 | 第20-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设备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21-22页 |
2.2.2 cDNA文库建立及转录组测序 | 第22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8页 |
2.3.1 序列组装结果 | 第22-23页 |
2.3.2 功能基因注释结果 | 第23-27页 |
2.3.3 SSR类型分析 | 第27页 |
2.3.4 SNP类型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2页 |
2.4.1 慈鲷科鱼类性腺转录组分析 | 第28-29页 |
2.4.2 性别相关基因发掘 | 第29-31页 |
2.4.3 卵子发生机制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七彩神仙鱼vasa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33-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3.1.1 实验样品 | 第33-34页 |
3.1.2 主要试剂与设备 | 第34页 |
3.1.3 引物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3.2.2 反转录 | 第35页 |
3.2.3 3’和 5’ RACE扩增 | 第35-36页 |
3.2.4 目的片段的回收及克隆 | 第36页 |
3.2.5 全长验证 | 第36页 |
3.2.6 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36-37页 |
3.2.7 vasa基因在各组织中表达 | 第37页 |
3.2.8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3.3.1 vasa cDNA全长序列 | 第37-38页 |
3.3.2 vas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结构 | 第38-39页 |
3.3.3 同源性比较 | 第39-40页 |
3.3.4 Vasa基因在各组织中表达 | 第40页 |
3.3.5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4页 |
3.4.1 vasa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 | 第41页 |
3.4.2 vasa在胚胎发育时期表达分析 | 第41-42页 |
3.4.3 vasa在仔稚鱼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 第42页 |
3.4.4 vasa在繁殖前后成熟性腺中的表达分析 | 第42-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七彩神仙鱼性别分化时间的确定 | 第45-5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1 实验用鱼 | 第45-46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4.2.1 原位杂交探针的合成 | 第46页 |
4.2.2 石蜡切片制作 | 第46-47页 |
4.2.3 HE染色 | 第47页 |
4.2.4 原位杂交 | 第47-48页 |
4.3 结果 | 第48-52页 |
4.3.1 七彩神仙鱼原始性腺 | 第48-49页 |
4.3.2 七彩神仙鱼原始生殖细胞 | 第49-50页 |
4.3.3 七彩神仙鱼原始生殖细胞 | 第50页 |
4.3.4 性腺分化 | 第50-52页 |
4.4 讨论 | 第52-55页 |
4.4.1 七彩神仙鱼的性别分化方式 | 第52-53页 |
4.4.2 性别分化时间 | 第53页 |
4.4.3 性别控制 | 第53-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1. 结论 | 第56页 |
2. 创新点 | 第56-57页 |
3.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