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 仪器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 病理金标准 | 第14页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2 结果 | 第15-18页 |
2.1 CEUS 与 CNS 比较 | 第15页 |
2.2 导丝定位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 | 第15页 |
2.3 前哨淋巴结超声造影增强特征 | 第15-16页 |
2.4 皮质厚度≥3mm和<3mm SLNs转移发生率的比较 | 第16页 |
2.5 纳米炭黑染与转移之间的关系 | 第16-18页 |
3 讨论 | 第18-22页 |
3.1 超声造影显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意义 | 第18-20页 |
3.2 常规超声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上的价值及局限 | 第20页 |
3.3 纳米炭的应用及局限 | 第20-22页 |
4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综述 | 第26-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附录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个人简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