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红麻概述 | 第13页 |
1.2 红麻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麻纤维增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1.4 粉末物质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1 聚丙烯简介 | 第17页 |
1.4.2 粉末物质填充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4.3 粉末物质填充聚丙烯材料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红麻粉的制备 | 第20-28页 |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2 红麻的粉碎 | 第21-23页 |
2.2.1 红麻的粉碎过程 | 第21-22页 |
2.2.2 红麻粉的粒径分布测试 | 第22-23页 |
2.3 红麻粉的表面处理 | 第23-26页 |
2.3.1 红麻粉表面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3.2 红麻粉的表面处理机理 | 第24-26页 |
2.4 红麻粉的表面处理过程及结果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红麻粉/PP纤维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 第28-46页 |
3.1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8页 |
3.2 红麻粉/PP纤维的制备 | 第28-31页 |
3.2.1 红麻粉/PP纤维熔融纺丝实验 | 第28-29页 |
3.2.2 红麻粉/PP纤维二次拉伸实验 | 第29-31页 |
3.3 红麻粉/PP纤维性能测试方法 | 第31-33页 |
3.3.1 红麻粉/PP纤维表面和截面形态观察 | 第31-32页 |
3.3.2 红麻粉/PP纤维线密度测试 | 第32页 |
3.3.3 红麻粉/PP纤维力学性能测试 | 第32页 |
3.3.4 红麻粉/PP纤维柔软度测试 | 第32-33页 |
3.3.5 红麻粉/PP纤维熔融指数测试 | 第33页 |
3.3.6 红麻粉/PP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测试 | 第33页 |
3.4 不同纺丝条件下红麻粉/PP纤维的力学性能 | 第33-45页 |
3.4.1 红麻粉颗粒直径对红麻粉/PP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2 牵伸倍数对红麻粉/PP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3.4.3 红麻粉含量对红麻粉/PP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4 纺丝温度对红麻粉/PP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5 硅烷偶联剂用量对红麻粉/PP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红麻粉/PP熔融纺丝工艺的优化 | 第46-50页 |
4.1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 第46-47页 |
4.2 极差分析 | 第47-48页 |
4.3 方差分析 | 第48-49页 |
4.3.1 断裂强度方差分析 | 第48页 |
4.3.2 可挠度方差分析 | 第48-49页 |
4.4 红麻粉/PP熔融纺丝最优工艺的确定 | 第49页 |
4.5 最优工艺的验证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红麻粉/PP纤维亲水行为研究 | 第50-60页 |
5.1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50页 |
5.2 红麻粉/PP纤维的表面润湿性能 | 第50-55页 |
5.2.1 纤维-液体的界面现象 | 第50-52页 |
5.2.2 红麻粉/PP纤维的静态接触角 | 第52-53页 |
5.2.3 红麻粉/PP纤维的动态接触角 | 第53-55页 |
5.2.4 红麻粉/PP纤维表面结构分析 | 第55页 |
5.3 红麻粉/PP纤维的吸放湿性能 | 第55-59页 |
5.3.1 红麻粉/PP纤维吸湿性能 | 第55-58页 |
5.3.2 红麻粉/PP纤维放湿性能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专利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