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出资问题的信托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隐名出资概述 | 第11-18页 |
一、隐名股东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3页 |
二、隐名出资的成因 | 第13-16页 |
(一) 出于法律规避或政策的原因 | 第14-15页 |
(二) 非出于法律规避或政策的原因 | 第15-16页 |
三、隐名出资的正当性及风险性 | 第16-18页 |
(一) 隐名出资的正当性 | 第16-17页 |
(二) 隐名出资的风险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隐名出资的中外法理学说 | 第18-24页 |
一、国外对隐名出资的法理分析 | 第18-21页 |
(一) 英美法国家的信托关系说 | 第18-20页 |
(二) 大陆法国家的外观主义说 | 第20-21页 |
二、我国隐名出资的相关法律及理论 | 第21-24页 |
(一) 我国法律对隐名出资的规定 | 第21页 |
(二) 我国学界对隐名股东的态度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隐名出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4-33页 |
一、隐名出资协议的信托设计 | 第24-27页 |
(一) 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5-26页 |
(二) 隐名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6页 |
(三) 隐名出资信托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6-27页 |
二、隐名股东间接控股之非信托设计 | 第27-33页 |
(一) 代理模式的固有缺陷 | 第27-29页 |
(二) 合伙设计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三) 属性模糊的隐名出资协议 | 第30-33页 |
第四章 隐名出资问题的信托阐释 | 第33-45页 |
一、隐名股东的权利边界 | 第33-37页 |
(一) 隐名股东的监督权 | 第33-34页 |
(二) 隐名股东的撤销权 | 第34-36页 |
(三) 隐名股东的受益权 | 第36-37页 |
二、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 | 第37-41页 |
(一) 瑕疵出资下的法律责任 | 第37-39页 |
(二) 隐名出资当事人债务责任免除之否认 | 第39-40页 |
(三) 公司人格否认情形下隐名股东的责任 | 第40-41页 |
三、隐名出资的强制披露 | 第41-43页 |
(一) 关联交易中的强制披露 | 第41-42页 |
(二) 股权转让中的强制披露 | 第42-43页 |
四、隐名股东的身份转化 | 第43-45页 |
(一) 隐名股东身份转化的动因 | 第43-44页 |
(二) 隐名股东身份转化的路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隐名出资关系的信托改造 | 第45-54页 |
一、股权信托的构造 | 第45-46页 |
二、股权信托登记公示 | 第46-49页 |
(一) 信托财产登记的法律效力 | 第46-47页 |
(二) 信托登记的主要内容 | 第47-49页 |
三、股权信托合同 | 第49-52页 |
(一) 信托合同订立的基础 | 第49页 |
(二) 股权信托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 第49-50页 |
(三) 隐名出资股权信托合同的相关条款 | 第50-52页 |
四、营业性信托机构的引入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