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2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二、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创新点 | 第16-24页 |
第二章 自贸区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 第24-29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24页 |
二、理论回顾 | 第24-29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29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的概况及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三、“一带一路”对浙江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 第32-33页 |
四、“一带一路”与宁波自贸区建设 | 第33页 |
第四章 宁波保税区和浙江自贸区的创建实践与特点 | 第33-62页 |
一、宁波保税区创建的历程 | 第33-36页 |
二、宁波保税区的总体情况与各项指标 | 第36-42页 |
(一)宁波保税区的总体情况 | 第36-38页 |
(二)宁波保税区的增加值 | 第38-39页 |
(三)宁波保税区的进出口额 | 第39-40页 |
(四)宁波保税区的利用外资 | 第40-41页 |
(五)宁波保税区的就业人数 | 第41-42页 |
三、宁波保税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一)吸引国际投资 | 第42页 |
(二) 引进高端技术 | 第42-43页 |
(三)促进就业解决 | 第43页 |
四、浙江省自贸区创建的PEST分析 | 第43-53页 |
(一)政治环境 | 第43-45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45-52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52-53页 |
(四)技术环境 | 第53页 |
五、宁波市自贸区建设存在的SWOT分析 | 第53-58页 |
六、宁波保税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8-61页 |
七、宁波市自贸区建设存在的劣势和问题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国外保税区和自贸区建设的发展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62-67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62-63页 |
二、发展定位 | 第63-64页 |
(一)转口贸易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3页 |
(二)大综物流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3页 |
(三)出口加工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3页 |
(四)开发资源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3-64页 |
三、发展经验 | 第64-67页 |
(一)德国汉堡港自由港 | 第64页 |
(二)阿联酋-迪拜自贸区 | 第64-65页 |
(三)荷兰鹿特丹港自由港 | 第65-66页 |
(四)可以借鉴的经验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国内保税区和自贸区创建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67-78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67-68页 |
二、发展定位 | 第68-69页 |
(一)转口贸易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8页 |
(二)大综物流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8页 |
(三)出口加工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8-69页 |
(四)开发资源型的自由贸易区 | 第69页 |
三、发展经验 | 第69-78页 |
(一)上海 | 第69-72页 |
(二)广东 | 第72-73页 |
(三)天津 | 第73-74页 |
(四)福建 | 第74页 |
(五)辽宁省 | 第74-75页 |
(六)河南省 | 第75-76页 |
(七)湖北省 | 第76页 |
(八) 重庆市 | 第76-77页 |
(九)四川省 | 第77页 |
(十)陕西省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98页 |
一、结论 | 第78-80页 |
二、建议 | 第80-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后记 | 第103-105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