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中央企业 | 第12-13页 |
二、混合所有制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贡献与创新 | 第16-21页 |
一、理论贡献 | 第16-17页 |
二、实证贡献 | 第17-18页 |
三、实践贡献 | 第18-21页 |
第六节 论文不足与尚待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理论文献综述 | 第22-43页 |
第一节 企业理论 | 第22页 |
第二节 所有权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控制权理论 | 第24-31页 |
一、控制权定义 | 第24页 |
二、控制权来源 | 第24-25页 |
三、主要实现机制和影响 | 第25-26页 |
四、大股东治理 | 第26-27页 |
五、股权制衡 | 第27页 |
六、控制权的分配 | 第27-28页 |
七、控制权的测度 | 第28-30页 |
八、国内近年研究 | 第30-31页 |
第五节 企业集团及母子公司治理 | 第31-37页 |
一、企业集团成因 | 第31-32页 |
二、母公司的支持行为 | 第32-33页 |
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利益侵害 | 第33-34页 |
四、跨国企业母子公司治理 | 第34-35页 |
五、母子公司治理问题解决渠道 | 第35-36页 |
六、母子公司治理博弈 | 第36-37页 |
第六节 国有企业治理 | 第37-39页 |
一、国有企业治理问题 | 第37-38页 |
二、国有企业最优股权比例 | 第38-39页 |
第七节 研究述评 | 第39-43页 |
一、以往研究不足 | 第39-40页 |
二、本文研究框架 | 第40-43页 |
第二章 以适度放开控制权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改革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 | 第46页 |
第四节 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改革的纵深发展阶段: | 第47-48页 |
第六节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阶段 | 第48-49页 |
第七节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道路总结 | 第49-50页 |
第八节 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 第50-51页 |
第九节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2005与 2015 年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状况研究 | 第53-70页 |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 | 第53-55页 |
一、关于控制权代表变量 | 第53-54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54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说明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数据统计描述 | 第57-67页 |
一、全体上市公司 | 第57-60页 |
二、民营企业控制下的上市公司 | 第60-63页 |
三、中央企业控制下的上市公司 | 第63-6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一、检验结果 | 第67-68页 |
二、与预期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 第68-69页 |
三、偏差反映的现实情况 | 第69-70页 |
第四章 A股上市公司价值与大股东控制权的关系研究 | 第70-88页 |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控制权变量相关性 | 第71-74页 |
第三节 构造回归模型 | 第74-75页 |
第四节 全体上市公司 | 第75-77页 |
一、净资产收益率与解释变量 | 第75-76页 |
二、托宾Q与解释变量 | 第76-77页 |
第五节 民营企业控制下的上市公司 | 第77-80页 |
一、净资产收益率与解释变量 | 第77-78页 |
二、托宾Q与解释变量 | 第78-80页 |
第六节 中央企业控制下的上市公司 | 第80-82页 |
一、净资产收益率与解释变量 | 第80-81页 |
二、托宾Q与解释变量 | 第81-82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82-88页 |
一、检验结果 | 第82-84页 |
二、与预期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 第84-87页 |
三、偏差反映的现实情况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及比较 | 第88-106页 |
第一节 主要国家公司控制权特征 | 第88-91页 |
一、美国——控制权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手中,投资者保护体系较为完善 | 第88-90页 |
二、欧洲——股权结构更加集中,法律及实践努力保护小股东权益 | 第90-91页 |
三、日本——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重视员工利益 | 第91页 |
第二节 国有企业控制权改革的国际经验 | 第91-99页 |
第三节 世界主要石油企业母子公司治理经验 | 第99-105页 |
一、概述 | 第99-100页 |
二、企业集团管控 | 第100-102页 |
三、母公司依据总部职能定位行使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 第102-10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研究 | 第106-114页 |
第一节 主要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简介 | 第106-107页 |
一、国投集团——调整总部职能,激发所属混合所有制企业活力 | 第106页 |
二、中粮集团——明确业务线发展规划,推动非核心业务实施混合所有制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C集团推行混合所有制案例 | 第107-110页 |
一、C集团简况与所属行业概况 | 第107页 |
二、法人单位简况 | 第107-108页 |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 | 第108-109页 |
四、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案例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推进混合所有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提高集团对全资、控股企业控制权的相关举措 | 第111-11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研究建议 | 第114-118页 |
第一节 分类研究,因企施策,明确企业定位与国有资本控制权的关系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灵活实施混合所有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规范控制权在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之间的分配 | 第116页 |
第三节 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116-117页 |
第四节 国资监管机构应进一步理清与企业的界面关系,深化政企分开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后记 | 第128-129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