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冲击回波检测混凝土强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混凝土病害的分类及原因第10-11页
    1.3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对比分析第11-12页
    1.4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1 国内冲击回波仪器系统发展概况第12页
        1.4.2 关于冲击回波仪器系统的国外发展概述第12-14页
    1.5 冲击回波法评估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第14-15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第14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第14-15页
    1.6 问题的提出第15页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波的传播理论第16-25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一维波动方程第16-17页
    2.3 波动函数第17页
    2.4 波阻抗的定义第17-18页
    2.5 连续体中的波动方程第18-22页
    2.6 弹性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第22-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冲击回波基本原理与方法第25-43页
    3.1 概述第25页
    3.2 冲击产生的应力波之间的基本关系第25-26页
    3.3 应力波的激发与传播第26-29页
        3.3.1 关于应力波的激发的概述第26-28页
        3.3.2 应力波的传播第28-29页
    3.4 冲击回波法第29-42页
        3.4.1 冲击回波法检测的原理第30-32页
        3.4.2 冲击回波信号分析第32-35页
        3.4.3 冲击回波频率分析原理第35-37页
        3.4.4 冲击回波的振幅谱第37页
        3.4.5 冲击持续时间第37-38页
        3.4.6 混凝土中应力波波速的测定第38-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案第43-51页
    4.1 概述第43页
    4.2 试验目的及研究任务第43-44页
        4.2.1 试验目的第43页
        4.2.2 试验研究任务及步骤第43-44页
    4.3 试件的配合比及试验方案拟定第44-50页
        4.3.1 混凝土配合比第44页
        4.3.2 试件制备第44-46页
        4.3.3 试验仪器第46-47页
        4.3.4 试验方案拟定第47-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试验数据相关分析及处理第51-65页
    5.1 概述第51页
    5.2 最小二乘法原理与阶数确定及精度评价指标第51-55页
        5.2.1 建立最小二乘法与多项式拟合模型第51页
        5.2.2 任意阶数多项式曲线拟合原理第51-52页
        5.2.3 最小二乘法和多项式拟合法第52-53页
        5.2.4 最优阶数的确定第53-55页
        5.2.5 评价模型精度指标第55页
    5.3 混凝土强度判定方法第55-59页
    5.4 测强曲线的建立第59-60页
    5.5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第60-64页
        5.5.1 抗压强度随龄期的规律分析第61-62页
        5.5.2 冲击回波波速随龄期的规律分析第62页
        5.5.3 冲击回波波速与混凝土强度关系第62-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在工程实践中的对比研究第65-79页
    6.1 概述第65页
    6.2 冲击回波法与钻芯法概述第65-66页
    6.3 工程实践中的对比第66-78页
        6.3.1 工程概况第66-67页
        6.3.2 检测数据第67-78页
        6.3.3 结果第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实验结论分析第79-80页
    7.2 建议第80页
    7.3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结构住宅中标准板库研发及受力蒙皮作用分析
下一篇:再生保温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基本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