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问题研究--以邹某、彭某诈骗案等为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文献综述第7-14页
绪论第14-16页
第一章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典型案例第16-19页
    一、邹某、彭某诈骗案第16-17页
        (一)基本案情第16页
        (二)裁判结果第16页
        (三)争议焦点及问题第16-17页
    二、许爱明、王振东诈骗案第17页
        (一)基本案情第17页
        (二)裁判结果第17页
        (三)争议焦点及问题第17页
    三、王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案第17-19页
        (一)基本案情第17-18页
        (二)裁判结果第18页
        (三)争议焦点及问题第18-19页
第二章 案例涉及问题的分析第19-30页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定罪问题第19-24页
        (一)本罪的主观目的认定困难第19-20页
        (二)本罪行为方式的规定不完善第20-22页
        (三)本罪“情节严重”标准不明确第22-24页
        (四)本罪罪状表述不缜密第24页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刑罚设置问题第24-26页
        (一)法定刑偏轻第24-25页
        (二)法定刑种类不足第25-26页
    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传统罪名的竞合问题第26-30页
        (一)本罪与传统罪名竞合时司法适用界限模糊第26-28页
        (二)本罪与传统罪名产生竞合的评价困境第28页
        (三)本罪在司法实务中可操作性弱第28-30页
第三章 案例研究的启示第30-37页
    一、正确认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第30-33页
        (一)主观目的的认定第30页
        (二)对本罪的行为方式的理解第30-31页
        (三)明确“情节严重”法律标准第31-32页
        (四)合理解释本罪条文第32-33页
    二、规范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量刑标准第33-35页
        (一)提高本罪的法定刑第33-34页
        (二)完善本罪的法定刑种类第34-35页
    三、合理界定本罪与传统罪名的竞合第35-37页
        (一)罪名竞合时的处理方案第35页
        (二)寻找解决本罪竞合问题的途径第35-36页
        (三)尽快出台与本罪相关司法解释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42页
附录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的抗体检测及虫株基因型分析
下一篇:TLR3、TLR7受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A549细胞诱导Ⅰ型干扰素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