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 1.1.1 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 | 第13-14页 |
| 1.1.2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评价建议 | 第14页 |
| 1.1.3 城镇高中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2.1.1 城镇高中 | 第17页 |
| 2.1.2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 | 第17-19页 |
| 2.2 教师评价素养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 2.2.1 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 | 第20-21页 |
| 2.2.2 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 | 第21-22页 |
| 2.3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2.3.1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 | 第22-24页 |
| 2.3.2 提升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 | 第24页 |
| 2.4 文献述评 | 第24-25页 |
| 2.4.1 已有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 第24-25页 |
| 2.4.2 现有研究不足 | 第25页 |
| 2.5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第三章研究设计 | 第27-36页 |
| 3.1 研究问题 | 第27页 |
| 3.2 研究对象 | 第27-30页 |
| 3.3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 3.4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 3.4.1 问卷调查法 | 第30-35页 |
| 3.4.2 访谈法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 4.1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现状 | 第36-43页 |
| 4.1.1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各构成要素现状 | 第36-41页 |
| 4.1.1.1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态度现状 | 第36-38页 |
| 4.1.1.2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知能现状 | 第38-41页 |
| 4.1.2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态度与评价知能关系现状 | 第41-42页 |
| 4.1.3 小结 | 第42-43页 |
| 4.2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学习经历与评价素养的关系 | 第43-46页 |
| 4.2.1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学习经历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 4.2.2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学习经历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4-46页 |
| 4.2.3 小结 | 第46页 |
| 4.3 不同背景特征的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差异分析 | 第46-51页 |
| 4.3.1 不同性别的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6-47页 |
| 4.3.2 不同教龄的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7页 |
| 4.3.3 不同职称的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7-48页 |
| 4.3.4 任教不同年级的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 4.3.5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原因与策略 | 第51-57页 |
| 5.1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 5.1.1 考试制度的导向作用 | 第51-52页 |
| 5.1.2 职前教学测试与评估课程的缺失 | 第52-53页 |
| 5.1.3 职后评价培训不到位 | 第53-54页 |
| 5.1.4 教师自身评价素养提升意识薄弱 | 第54页 |
| 5.2 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策略 | 第54-57页 |
| 5.2.1 政府和学校的推动 | 第54-55页 |
| 5.2.1.1 完善英语考试制度与政策 | 第54-55页 |
| 5.2.1.2 开设语言测试与评估的课程 | 第55页 |
| 5.2.1.3 开展教学评价的培训,建立评价文化氛围 | 第55页 |
| 5.2.2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 第55-57页 |
| 5.2.2.1 树立评价意识,培养评价理念 | 第56页 |
| 5.2.2.2 学习评价知识,掌握评价技能 | 第56-57页 |
| 第六章结语 | 第57-59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58页 |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附录 | 第65-71页 |
| 附录I 城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调查问卷 | 第65-70页 |
| 附录II 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