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与特征 | 第11页 |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 | 第12-14页 |
1.2.1 高级氧化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1.2.2 高级氧化技术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3 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14-17页 |
1.3.1 热活化 | 第14页 |
1.3.2 过渡金属离子活化 | 第14-15页 |
1.3.3 光辐射活化 | 第15页 |
1.3.4 碱性条件激活过硫酸盐 | 第15-16页 |
1.3.5 零价铁离子Fe~0 | 第16页 |
1.3.6 微波活化 | 第16页 |
1.3.7 复合活化方式 | 第16-17页 |
1.4 锰氧八面体分子筛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1 锰氧八面体分子筛的简介 | 第17页 |
1.4.2 锰氧八面体分子筛的制备与应用 | 第17-19页 |
1.5 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页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9-21页 |
2 实验器材与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3 OMS-2 催化活化PMS降解酸性橙的研究 | 第24-37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3.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24-26页 |
3.4 催化降解染料性能研究 | 第26-27页 |
3.5 降解产物分析 | 第27-30页 |
3.5.1 OMS-2/PMS体系降解酸性橙产物分析 | 第27-30页 |
3.5.2 OMS-2/PMS体系中酸性橙降解路径 | 第30页 |
3.6 反应条件对体系降解酸性橙的影响 | 第30-33页 |
3.6.1 染料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30-31页 |
3.6.2 催化剂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31页 |
3.6.3 PMS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4 初始pH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32-33页 |
3.7 OMS-2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33页 |
3.8 OMS-2 催化活化PMS的机制 | 第33-3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OMS-2 可见光催化PMS降解酸性橙的研究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4.3 OMS/PMS/Vis体系的催化活性 | 第39-40页 |
4.4 中间产物分析 | 第40-42页 |
4.5 OMS-2/PMS/Vis体系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 第42-46页 |
4.5.1 自由基抑制剂对催化活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2 不同体系催化剂的ESR分析 | 第43-44页 |
4.5.3 不同体系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44-45页 |
4.5.4 OMS-2/PMS/Vis体系降解酸性橙路径分析 | 第45-46页 |
4.6 OMS-2 的光催化稳定性 | 第46-48页 |
4.6.1 反应条件对体系降解酸性橙的影响 | 第46-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Fe_3O_4@OMS-2 催化过硫酸氢盐降解酸性橙的研究 | 第49-62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5.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9-53页 |
5.4 催化降解染料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5.4.1 不同体系对酸性橙的降解 | 第53-54页 |
5.4.2 Fe_3O_4@OMS-2/PMS体系对不同染料的降解 | 第54-55页 |
5.4.3 不同负载量催化剂对酸性橙的降解 | 第55页 |
5.5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5-57页 |
5.6 磁性Fe_3O_4@OMS-2 催化剂的降解机理 | 第57-58页 |
5.7 不同条件对体系降解酸性橙的影响 | 第58-60页 |
5.7.1 染料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58页 |
5.7.2 催化剂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58-59页 |
5.7.3 PMS浓度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59-60页 |
5.7.4 初始pH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 第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附录Ⅰ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