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低维纳米催化剂的高分辨电子显微表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使用电子显微镜的必要性第15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理论及其应用第18-39页
    2.1 电子与薄晶体样品的相互作用第18-23页
        2.1.1 引言第18-19页
        2.1.2 正倒点阵第19-20页
        2.1.3 高能电子衍射第20-21页
        2.1.4 衍射斑点的强度第21-22页
        2.1.5 二次散射第22页
        2.1.6 摩尔条纹第22-23页
    2.2 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结构第23-25页
    2.3 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及图像衬度第25-28页
    2.4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及其图像衬度第28-31页
    2.5 像差第31-32页
    2.6 电子衍射第32-33页
        2.6.1 选区电子衍射第32-33页
        2.6.2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衍射第33页
        2.6.3 微区电子衍射第33页
    2.7 图像分析以及模拟第33-34页
    2.8 谱学技术第34-35页
        2.8.1 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第34-35页
    2.9 球差校正电镜操作方法第35-37页
        2.9.1 衍射模式第35页
        2.9.2 透射电镜模式第35-37页
        2.9.3 扫描透射电镜模式第37页
    2.10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先进显微术对纳米颗粒基本结构的表征第39-54页
    3.1 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第39-42页
        3.1.1 纳米颗粒的形状第39-41页
        3.1.2 小纳米颗粒的晶格参数第41-42页
    3.2 纳米颗粒催化剂的老化失活机制第42-45页
        3.2.1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第42-43页
        3.2.2 纳米粒子的迁移和聚结第43-45页
    3.3 纳米颗粒的平均内势能——表面信息第45-50页
        3.3.1 离轴电子全息第46页
        3.3.2 利用离轴电子全息测量内势能第46-48页
        3.3.3 由相位信息重构样品三维形貌第48-49页
        3.3.4 不同尺寸的Ag纳米颗粒的内势能第49-50页
    3.4 CuAu双金属的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第50-53页
        3.4.1 结构表征第51-52页
        3.4.2 元素定量及分布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Ni_xZn_(1-x)Ga_2O_4——一种新型固溶体催化剂第54-63页
    4.1 研究背景第54-55页
    4.2 样品制备第55页
    4.3 表征方法及使用仪器第55-56页
    4.4 Zn掺杂NiGa_2O_4纳米颗粒基本形貌及粒径分布第56-58页
    4.5 Ni_(0.05)Zn_(0.95)Ga_2O_4的高分辨表征第58-61页
    4.6 结果与讨论第61-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石墨烯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63-76页
    5.1 研究背景第63-64页
    5.2 样品制备第64-65页
    5.3 样品的形貌与讨论第65-75页
        5.3.1 催化性能第65-66页
        5.3.2 基本形貌第66-69页
        5.3.3 层数鉴定第69-72页
        5.3.4 边缘结构分析第72-74页
        5.3.5 成分分析第74页
        5.3.6 结论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振荡原理的超分辨透镜优化设计与制备
下一篇:三维装配体通用结构发掘及信息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