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1.2 石墨烯概述 | 第8-16页 |
1.2.1 石墨烯电模型 | 第9-11页 |
1.2.2 石墨烯表面的并矢格林函数 | 第11-14页 |
1.2.3 平面波反射与透射系数 | 第14-15页 |
1.2.4 石墨烯的表面波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6页 |
1.4 本文组织架构 | 第16-17页 |
2 超颖表面旋光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24页 |
2.1 超颖表面概述 | 第17-20页 |
2.1.1 超颖表面的建模思想 | 第17-18页 |
2.1.2 超颖表面的光学与光子应用 | 第18页 |
2.1.3 超颖表面的纳米加工技术 | 第18-20页 |
2.2 超颖表面旋光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3 手性超颖表面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超材料建模中的有限差分法 | 第24-33页 |
3.1 超材料建模设计步骤 | 第24-25页 |
3.2 有限差分法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3.2.1 麦克斯韦时域方程及电介质色散 | 第26-27页 |
3.2.2 Yee算法核心 | 第27-29页 |
3.2.3 吸收边界条件和光源入射 | 第29-30页 |
3.3 仿真边界状态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超颖表面旋光器性质仿真 | 第33-45页 |
4.1 基于石墨烯薄层的可调谐超颖表面旋光器的结构设计 | 第33-36页 |
4.2 基于石墨烯薄层的可调谐超颖表面旋光器的仿真计算 | 第36-39页 |
4.3 旋光器调谐性能的分析 | 第39-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