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丁香醛的过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木质素 | 第17-21页 |
1.1.1 木质素的结构 | 第17页 |
1.1.2 木质素的来源 | 第17-18页 |
1.1.3 木质素大分子的应用 | 第18-19页 |
1.1.3.1 木质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8页 |
1.1.3.2 木质素在吸附领域的应用 | 第18-19页 |
1.1.3.3 木质素在树脂领域的应用 | 第19页 |
1.1.4 木质素转化为小分子的应用 | 第19-21页 |
1.1.4.1 木质素热解 | 第20页 |
1.1.4.2 木质素氢解 | 第20页 |
1.1.4.3 木质素氧化 | 第20-21页 |
1.2 木质素制备丁香醛 | 第21-23页 |
1.2.1 碱性氧化法 | 第21-22页 |
1.2.2 离子液体法 | 第22-23页 |
1.3 木质素的预处理 | 第23-25页 |
1.3.1 预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1.3.1.1 物理法 | 第24页 |
1.3.1.2 化学法 | 第24-25页 |
1.3.1.3 生物法 | 第25页 |
1.4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1.4.1 课题意义 | 第25-26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催化木质素转化制备丁香醛 | 第29-41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9-3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2.1.3.1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30页 |
2.1.3.2 木质素的催化转化反应 | 第30-31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2.1 高效液相色谱 | 第31-32页 |
2.2.2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2-33页 |
2.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2页 |
2.2.2.2 核磁共振波谱 | 第32页 |
2.2.2.2 黏度测定 | 第32-33页 |
2.2.3 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3页 |
2.2.3.1 灰分分析 | 第33页 |
2.2.3.2 分子量分布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2.3.1 离子液体种类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2 木质素用量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温度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 离子液体用量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5 pH值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木质素转化制备丁香醛 | 第41-61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41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3.1.3 实验方案 | 第42页 |
3.1.3.1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制备 | 第42页 |
3.1.3.2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表征 | 第42页 |
3.1.3.3 木质素的催化转化反应 | 第42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3.2.1 高效液相色谱 | 第42-44页 |
3.2.2 XRD分析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3.3.1 木质素种类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 催化剂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2.1 催化剂用量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2.2 催化剂种类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反应时间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碱浓度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5 O_2压力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6 温度对丁香醛收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7 催化剂循环使用 | 第54-56页 |
3.4 负载型催化剂 | 第56-58页 |
3.4.1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页 |
3.4.2 木质素的催化反应及分析方法 | 第56页 |
3.4.3 催化剂用量 | 第56-58页 |
3.5 反应机理 | 第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木质素的预处理及转化 | 第61-79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61-62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4.1.3 实验方案 | 第61-62页 |
4.1.3.1 微波预处理实验 | 第62页 |
4.1.3.2 水热预处理实验 | 第62页 |
4.1.3.3 实验操作 | 第62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2.1 固形物含量及回收率测定 | 第62-63页 |
4.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页 |
4.2.3 官能团分析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4.3.1 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固形物回收率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1.1 微波输出功率 | 第63-64页 |
4.3.1.2 固液比 | 第64-65页 |
4.3.1.3 碱浓度 | 第65-67页 |
4.3.1.4 水热预处理时间 | 第67页 |
4.3.2 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2.1 微波预处理工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 | 第67-68页 |
4.3.2.2 水热预处理工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 | 第68-69页 |
4.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9-71页 |
4.3.4 官能团含量的变化 | 第71-72页 |
4.4 预处理的木质素用于催化转化反应 | 第72-77页 |
4.4.1 离子液体体系 | 第72-74页 |
4.4.1.1 微波预处理时间 | 第72-73页 |
4.4.1.2 预处理碱浓度 | 第73-74页 |
4.4.2 钙钛矿氧化物体系 | 第74-77页 |
4.4.2.1 微波预处理时间 | 第75页 |
4.4.2.2 预处理碱浓度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1-93页 |
附件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