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岩石冻融损伤机制综述 | 第17-29页 |
1.2.1 多孔岩石的冻融损伤理论 | 第17-24页 |
1.2.2 裂隙岩体的冻融损伤理论 | 第24-25页 |
1.2.3 影响岩石冻融损伤扩展的因素 | 第25-29页 |
1.3 损伤、断裂力学简介 | 第29-33页 |
1.3.1 损伤力学简介 | 第29-31页 |
1.3.2 断裂力学简介 | 第31-3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33-3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4.3 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多孔岩石冻结过程中体积膨胀机制的理论模型 | 第36-57页 |
2.1 孔隙水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 第36-39页 |
2.2 孔隙尺寸对水冰点的控制作用 | 第39-43页 |
2.2.1 水-冰相变过程中压力与冰点的关系 | 第39-42页 |
2.2.2 毛细孔中水-冰体系的压力状态 | 第42-43页 |
2.3 封闭孔隙中水结冰的过程及冻胀力计算 | 第43-55页 |
2.3.1 裂隙不扩展条件下冻胀力计算模型 | 第44-49页 |
2.3.2 裂隙扩展条件下下冻胀力计算模型 | 第49-55页 |
2.4 连通孔隙中水结冰的过程 | 第55-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砂岩冻融损伤机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 | 第57-79页 |
3.1 孔隙结构特征对砂岩冻融损伤的控制 | 第57-59页 |
3.2 冻结条件对砂岩冻融损伤机制的控制 | 第59-67页 |
3.2.1 “特征冻融损伤单元”的定义及其冻融损伤机制 | 第59-65页 |
3.2.2 不同冻结条件下冻胀力的发展过程 | 第65-66页 |
3.2.3 多单元结构的冻融损伤机制 | 第66-67页 |
3.3 砂岩冻融损伤的微观观察 | 第67-73页 |
3.3.1 试验设置 | 第67-68页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3页 |
3.4 冻融过程中砂岩的变形特征 | 第73-77页 |
3.4.1 试验设置 | 第73-74页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79-104页 |
4.1 冻融循环作用的特征和分类 | 第79-84页 |
4.1.1 冻融作用的周期性和冻融损伤的强烈程度 | 第79-81页 |
4.1.2 冻融循环作用的分类 | 第81-84页 |
4.2 损伤变量(损伤因子)的定义及讨论 | 第84-90页 |
4.2.1 砂岩的冻融损伤与孔隙率变化的关系 | 第84-85页 |
4.2.2 利用“缺陷面积”定义损伤变量 | 第85-87页 |
4.2.3 利用残余应变定义损伤变量 | 第87-90页 |
4.3 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90-97页 |
4.3.1 高周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91-92页 |
4.3.2 低周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92-94页 |
4.3.3 高周和低周疲劳组合的损伤累积模型 | 第94-97页 |
4.4 砂岩冻融损伤演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 第97-103页 |
4.4.1 试验设置 | 第97-99页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9-101页 |
4.4.3 冻融损伤扩展模型的验证 | 第101-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冻融作用下花岗岩中裂隙的扩展机制 | 第104-130页 |
5.1 物理模型试验的设置 | 第104-108页 |
5.1.1 试样准备 | 第104-105页 |
5.1.2 冻结模式设置 | 第105-107页 |
5.1.3 裂隙变形数据的计算及修正 | 第107-108页 |
5.2 不同冻结模式下裂隙的变形规律 | 第108-116页 |
5.2.1 不同冻结模式下裂隙变形过程的对比 | 第108-109页 |
5.2.2 由上而下的冻结模式(昼夜冻融) | 第109-111页 |
5.2.3 由下而上的冻结模式(昼夜冻融) | 第111-114页 |
5.2.4 长期冻结试验 | 第114-116页 |
5.3 不同冻结模式下裂隙的扩展机制 | 第116-128页 |
5.3.1 由上而下的冻结模式 | 第116-125页 |
5.3.2 由下而上的冻结模式 | 第125-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冰楔作用下花岗岩中裂隙扩展的初步理论模型 | 第130-143页 |
6.1 裂隙水冻结过程中密封条件的形成 | 第130-136页 |
6.1.1 密封条件的分类和形成 | 第130页 |
6.1.2 冰在岩石上的摩擦、运动性质 | 第130-133页 |
6.1.3 冰塞形成后岩梁上的应力分布状态 | 第133-136页 |
6.2 冰塞的生长、运动和变形 | 第136-139页 |
6.2.1 冰塞生长过程中的变形相容条件 | 第136-139页 |
6.2.2 岩梁的变形及冰塞的受力平衡 | 第139页 |
6.3 关于应力腐蚀开裂关键问题的讨论 | 第139-141页 |
6.3.1 裂隙水结冰完成后裂隙端部是否仍有未冻水 | 第139-141页 |
6.3.2 未冻水是否具有腐蚀性 | 第14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43-148页 |
7.1 结论 | 第143-146页 |
7.2 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