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上中游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2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3 植物功能群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3.4 功能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汾河上中游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1 野外调查 | 第19-20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3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2.3.1 TWINSPAN分类 | 第20-25页 |
2.3.2 DCA排序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汾河上中游植物功能群划分 | 第28-3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2.1 野外调查 | 第28页 |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3.3.1 植物种间关系分析 | 第29-32页 |
3.3.2 建群种和优势种聚类分析 | 第32页 |
3.3.3 植物功能群划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山西汾河上中游植被 β 多样性研究 | 第34-41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4.2.1 野外调查 | 第34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3.1 Tβ、Pβ和Fβ多样性 | 第35-36页 |
4.3.2 Tβ、Pβ和Fβ与样地距离的关系 | 第36-38页 |
4.3.3 Tβ、Pβ和Fβ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第38页 |
4.4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5.1.1 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结果 | 第41页 |
5.1.2 植被功能群划分结果 | 第41-42页 |
5.1.3 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 | 第42页 |
5.2 综合评价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