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临港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及典型模式 | 第21-37页 |
2.1 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2.1.1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 第21-23页 |
2.1.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 第23-24页 |
2.1.3 波特的竞争理论 | 第24-25页 |
2.2 一体化发展理论依据 | 第25-30页 |
2.2.1 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2.2.2 产业联盟理论 | 第26页 |
2.2.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 第26-29页 |
2.2.4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29-30页 |
2.3 临港产业发展主要模式 | 第30-37页 |
2.3.1 腹地支撑模式 | 第30-31页 |
2.3.2 产业集群模式 | 第31-35页 |
2.3.3 一体化模式 | 第35-37页 |
第3章 太平湾临港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37-44页 |
3.1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概况 | 第37-39页 |
3.1.1 产业发展 | 第37-38页 |
3.1.2 港城建设情况 | 第38-39页 |
3.1.3 企业项目入驻情况 | 第39页 |
3.2 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太平湾临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 第39-42页 |
3.2.1 生产要素分析 | 第40-41页 |
3.2.2 需求条件分析 | 第41页 |
3.2.3 相关行业与辅助性行业分析 | 第41页 |
3.2.4 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 | 第41-42页 |
3.2.5 机遇分析 | 第42页 |
3.2.6 政府行为分析 | 第42页 |
3.3 太平湾临港产业目前发展出现的问题 | 第42-44页 |
3.3.1 腹地重合导致同质竞争 | 第42-43页 |
3.3.2 港口起步较晚,临港资源有待保护 | 第43页 |
3.3.3 产业关联度不强 | 第43-44页 |
第4章 太平湾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设计 | 第44-53页 |
4.1 太平湾临港产业发展备选模式 | 第44-49页 |
4.1.1 采用腹地支撑发展模式 | 第44-46页 |
4.1.2 采用产业集群模式 | 第46-47页 |
4.1.3 采用一体化发展模式 | 第47-49页 |
4.2 太平湾港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策略 | 第49-53页 |
4.2.1 太平湾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49-50页 |
4.2.2 太平湾港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50-53页 |
第5章 太平湾临港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53-56页 |
5.1 加强区域合作,避免同质竞争 | 第53页 |
5.2 企业和产业整合驱动 | 第53-54页 |
5.3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打造全新人才环境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