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语境下苗族节日的产业化问题研究--以湘黔地区“四月八”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二、选题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第一章 苗族节日的产业化问题 | 第19-43页 |
第一节 苗族节日简述 | 第19-26页 |
一、苗族传统节日概况 | 第19-21页 |
二、苗族节日在中华传统节日中的地位 | 第21-23页 |
三、苗族传统节日的功能作用和价值 | 第23-26页 |
第二节 苗族节日的产业化问题表现及其实质 | 第26-38页 |
一、湘黔地区苗族“四月八”案例 | 第26-31页 |
二、苗族节日的产业化问题表现探析 | 第31-35页 |
三、苗族节日的产业化问题的实质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苗族节日的生产性保护的迫切性 | 第38-43页 |
一、现代节会经济前沿理念 | 第38-41页 |
二、创新苗族节日的生产性保护机制 | 第41-42页 |
三、统筹产业发展与节日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42-43页 |
第二章 苗族节日的生产性保护战略 | 第43-59页 |
第一节 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的SWOT分析 | 第43-50页 |
一、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的SWOT分析模型 | 第43-46页 |
二、苗族节日的生产性保护途径 | 第46-48页 |
三、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战略规划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产业集群促进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的战略 | 第50-54页 |
一、苗族节日依托型产业集群概念及分类 | 第50-52页 |
二、促进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的产业并举发展战略 | 第52-53页 |
三、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第53-54页 |
第三节 苗族节日生产性保护的创新驱动战略 | 第54-59页 |
一、苗族节日依托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途径 | 第55-56页 |
二、拓展苗族节日促进企业发展的空间 | 第56-57页 |
三、苗族节日为苗族地区开发开放提供创新工具 | 第57-59页 |
第三章 苗族节日的品牌建设 | 第59-76页 |
第一节 民族节日的案例分析借鉴 | 第59-69页 |
一、美国联邦政府及夏威夷州的“非遗保护”经验 | 第60-63页 |
二、民族节日的国内运营案例分析借鉴 | 第63-69页 |
第二节 品牌与品牌化运作路径 | 第69-72页 |
一、加强苗族节日与民族品牌的打造 | 第69页 |
二、苗族节日的品牌运作策略 | 第69-71页 |
三、苗族节日的品牌建设推动作用 | 第71-72页 |
第三节 苗族节日与城市品牌塑造 | 第72-76页 |
一、苗族节日与城市品牌的关系 | 第72页 |
二、苗族城市品牌建设的关键问题 | 第72页 |
三、苗族节日促进城市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 | 第72-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著作类 | 第78页 |
连续出版物类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类 | 第80页 |
电子文献类 | 第80-8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附录一 乡村民族节日产业化访谈录 | 第84-87页 |
附录二 夏威夷民族节日产业化现象考察图片 | 第87-92页 |
附录三 湘西苗族节日依托型产业考察图片 | 第92-95页 |
附录四 铜仁碧江区乡村民族节日文化发展访谈考察图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