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与文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9页
    第一节 五凉时期河西文化的生成背景第8-15页
        一“河西”之界定及地理特点第8-9页
        二、河西在汉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状况第9-10页
        三、五凉时期的政治局势和文化背景第10-15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第15-25页
        一、文献综述第15-24页
        二、研究现状及展望第24-25页
    第三节 选题原因、目的及意义第25-29页
        一、课题研究价值第25-26页
        二、研究空间与补充意义第26-29页
第一章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学第29-62页
    第一节 五凉文学概况及文学功用第29-42页
        一、文人及作品概貌第29-38页
        二、实用、“言志”的文学功能第38-42页
    第二节 现存作品之文体“三论”第42-53页
        一、由“宋纤石壁铭”、“题宋纤石壁诗”谈起第43-45页
        二、应用文体式的选取及原因第45-50页
        三、民间谣谚体第50-53页
    第三节 五凉文学之评价及其特殊地位第53-62页
        一、对前人评价的解读第53-57页
        二、五凉(十六国)文学的特殊地位及原因第57-62页
第二章 河西地区儒、释、玄的交错发展第62-84页
    第一节 河西儒学与玄学第62-68页
        一、前凉儒士与玄学第63-65页
        二、西凉、北凉儒士与玄学第65-68页
    第二节 河西儒学与佛教第68-74页
        一、佛教信仰及其传播第68-70页
        二、河西儒士与佛教石窟第70-74页
    第三节 张天锡、沮渠蒙逊与儒、释、玄之关系第74-84页
        一、前凉张天锡第74-77页
        二、北凉沮渠蒙逊第77-80页
        三、二者之比较及其原因第80-84页
第三章 西域音乐东渐与河西音乐艺术第84-94页
    第一节 西域音乐的输入——龟兹乐、天竺乐第84-87页
    第二节 “华戎兼采”形成新乐种——西凉乐第87-90页
    第三节 辨析有关清商乐的二三问题第90-94页
第四章 五凉移民对河西文化的影响第94-108页
    第一节 河西与内地的双向人口迁徙第94-98页
        一、人口迁入与河西文化第95-96页
        二、人口东迁与河西文化第96-98页
    第二节 西域移民对河西文化的贡献第98-108页
        一、西域僧侣第99-100页
        二、粟特商人第100-108页
第五章 五凉时期的佛教译典探析 ——以《贤愚经》与《佛所行赞》为例第108-144页
    第一节 《贤愚经》“萨薄”故事与西域地方特色第109-121页
        一、《贤愚经》的成书过程及年代第109-110页
        二、《贤愚经》所见“萨薄”故事第110-115页
        三、《贤愚经》“萨薄”故事与西域色彩第115-121页
    第二节 《佛所行赞》文本、名称及译者之考论第121-144页
        一、《佛所行赞》的传译、地位与研究概况第121-123页
        二、学界对《佛所行赞》名称、译者的共识及分歧第123-125页
        三、《佛所行赞》与《佛本行经》的文本关系第125-129页
        四、《佛所行赞》的名称与译者考论第129-144页
结语——河西文化的地域特质及其传承性第144-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0页
后记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尼拔三部曲”艺术魅力探寻
下一篇:《笏山记》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