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联想类顿悟:心—身—脑机制的联合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部分 研究简史与文献回顾第11-26页
    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11-12页
        1.1 当前社会发展的召唤第11页
        1.2 创造性研究的渴求第11-12页
        1.3 顿悟研究的重新升温第12页
    2 联想类顿悟的概念起源和最新进展第12-18页
    3 顿悟的研究历程与理论创新第18-26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想第26-35页
    1 问题提出第26-29页
        1.1 编制和开发指标齐全和参数明确的中文联想类顿悟实验材料数据库第27-28页
        1.2 探讨并尝试阐明联想类顿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第28-29页
    2 研究设想第29-35页
        2.1 联想类顿悟心理机制的设计构想第29-31页
        2.2 联想类顿悟大脑两半球相互作用机制的设计构想第31-33页
        2.3 联想类顿悟神经机制的设计构想第33-35页
第三部分 联想类顿悟的认知特点第35-58页
    1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的编制原理与准则第35-37页
    2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的初步编制第37-47页
        2.1 实验1a: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的项目分析第38-40页
        2.2 实验1b: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中各项目词汇的认知属性第40-42页
        2.3 实验2a: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的信度第42-43页
        2.4 实验2b: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的项目难度第43-45页
        2.5 实验2c: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材料库的平均解题时间和正确率第45-47页
    3 实验3a: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与顿悟的认知关联性研究第47-50页
        3.1 研究目的第47页
        3.2 研究方法第47-4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4 实验3b: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项目的认知结构特性第50-54页
        4.1 研究目的第50-51页
        4.2 研究方法第51-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5 综合讨论第54-58页
        5.1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的认知特征第54-55页
        5.2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用于创造性顿悟研究有效性的探讨第55-56页
        5.3 编制中文远距离联想材料库的意义与价值第56-58页
第四部分 联想类顿悟的情感属性第58-78页
    1 问题提出第58-59页
    2 实验4a: 中文远距离联想求解过程中解题情绪的主观报告第59-62页
        2.1 研究目的第59页
        2.2 研究方法第59-6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3 实验4b: 中文远距离联想求解中所伴随情绪的归类和啊哈体验的实质第62-65页
        3.1 研究目的第62页
        3.2 研究方法第62-6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4-65页
    4 实验4c: 中文远距离联想求解的解题报告相关情绪的验证第65-70页
        4.1 研究目的第65-66页
        4.2 研究方法第66-6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7-70页
    5 实验5: 中文远距离联想问题求解过程中思维僵局相关的情绪效应第70-74页
        5.1 研究目的第70页
        5.2 研究方法第70-7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1-74页
    6 综合讨论第74-78页
        6.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动态情绪效应第74-75页
        6.2 顿悟体验的心理实质第75-76页
        6.3 问题求解中思维僵局相关的情绪效应第76-78页
第五部分 联想类顿悟的大脑两半球相互作用机制第78-103页
    1 问题提出第78-81页
    2 实验6a: 大脑两半球在中文远距离联想问题解决中的优势性初探第81-85页
        2.1 研究方法第81-8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82-85页
    3 实验6b:问题题面启动下的远距离联想问题求解的偏侧化效应第85-88页
        3.1 研究方法第85-8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86-88页
    4 实验7a: 题解启动条件下远距离联想问题求解的偏侧化效应第88-92页
        4.1 研究方法第8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88-92页
    5 实验7b: 中文远距离联想问题非题解线索启动的脑认知机制第92-94页
        5.1 研究方法第92-9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3-94页
    6 实验8: 中文远距离联想问题题解激活的脑认知机制第94-98页
        6.1 研究方法第94-9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5-98页
    7 综合讨论第98-103页
        7.1 大脑两半球在中文远距离联想问题求解中的作用第98-100页
        7.2 无意识和意识在中文词汇远距离联想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作用第100-103页
第六部分 联想类顿悟的神经机制第103-152页
    1 问题提出第103页
    2 实验9: 联想类顿悟是何时发生的?第103-123页
        2.1 研究方法第106-107页
        2.2 结果第107-115页
        2.3 讨论第115-123页
    3 实验10: 中文远距离联想顿悟有别于西文远距离联想顿悟吗?第123-137页
        3.1 研究方法第123-125页
        3.2 结果第125-126页
        3.3 讨论第126-137页
    4 实验11: 联想类顿悟过程能为身体所感知吗?第137-146页
        4.1 研究方法第139-141页
        4.2 结果第141-145页
        4.3 讨论第145-146页
    5 综合讨论第146-152页
        5.1 创造性顿悟的动态神经激活第147-149页
        5.2 创造性顿悟中的身体:“心-身-脑”的三元交互第149-152页
第七部分 总的讨论第152-180页
    1 联想类顿悟的心理机制第152-158页
    2 联想类顿悟的神经机制第158-163页
    3 创造性顿悟的认知-情感整合模型第163-168页
    4 联想类顿悟过程的大脑两半球相互作用模式第168-173页
    5 酝酿在联想类顿悟中的作用第173-176页
    6 灵感的认知机制:联想类顿悟的启示第176-180页
第八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180-183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180页
    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0-181页
    3 未来研究展望第181-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7页
后记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量子智能算法的选题策略研究
下一篇: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