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 第11-12页 |
2、产生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 第12页 |
3、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 第12-13页 |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 经验总结法 | 第13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3-14页 |
(四) 统计法 | 第14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5-26页 |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内涵、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15-21页 |
(一)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政府失灵理论 | 第16页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6-17页 |
3、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 | 第17-18页 |
4、高等教育相关原理 | 第18页 |
(三)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意义 | 第18-21页 |
1、有助于民办高校毕业生正确定位自我,增强就业信心 | 第18-19页 |
2、有助于全面评测民办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建立有序竞争格局 | 第19-20页 |
3、有助于监督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确保社会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第20-21页 |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分类 | 第21-23页 |
(一) 按行为效果分 | 第21-22页 |
1、有效政府行为 | 第21页 |
2、无效政府行为 | 第21-22页 |
3、负效政府行为 | 第22页 |
(二) 按行为属性分 | 第22-23页 |
1、可为行为 | 第22-23页 |
2、不可为行为 | 第23页 |
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作用 | 第23-26页 |
(一) 组织协调作用 | 第23-24页 |
(二) 规范监督作用 | 第24页 |
(三) 支持保障作用 | 第24-25页 |
(四) 规划指导作用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民办与公办高校就业状况统计(江苏省高校个案)及民办高校就业状况产生原因 | 第26-32页 |
一、民办与公办高校就业状况统计(江苏省高校个案) | 第26-29页 |
(一) 民办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低于公办高校 | 第26-27页 |
(二) 民办高校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持平或低于公办高校 | 第27页 |
(三) 民办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于公办高校 | 第27-28页 |
(四)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与公办高校持平 | 第28页 |
(五)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低于公办高校 | 第28页 |
(六) 民办高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高于公办高校 | 第28-29页 |
(七) 民办高校毕业生校友推荐度低于公办高校 | 第29页 |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产生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 民办高校的个性原因 | 第30-31页 |
1、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存有歧视 | 第30页 |
2、学校知名度不高,公信力和信任度低 | 第30页 |
3、宣传导向力度不够 | 第30页 |
4、学校经费短缺 | 第30页 |
5、生源质量较差 | 第30-31页 |
(二)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共性原因 | 第31-32页 |
1、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 | 第31页 |
2、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31页 |
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 第32-41页 |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成效分析 | 第32-34页 |
(一) 政府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就业管理机制 | 第32页 |
(二) 政府鼓励民办高校开设与市场对接的专业 | 第32-33页 |
(三) 大力推动民办高校与企业间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第33-34页 |
(四) 政府开展民办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 第34页 |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问题分析 | 第34-41页 |
(一) 民办高校毕业生相关就业法律及政策欠完备 | 第34-35页 |
(二) 民办高校扩招的同时,政府就业改革措施未及时配套 | 第35-36页 |
(三) 政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资源不足 | 第36-37页 |
(四) 政府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干预失当 | 第37页 |
(五) 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就业趋势预见不足 | 第37-38页 |
(六) 政府对民办高校及企业相关就业工作监管不力 | 第38页 |
(七) 政府忽略自身中介组织功能,就业信息的传递与落实受阻 | 第38-39页 |
(八) 政府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与就业要求不匹配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完善民办高校就业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41-53页 |
一、建立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法律体系及保障政策 | 第41-45页 |
(一) 制定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保障法,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 | 第41页 |
(二) 构建有利于民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支持体系 | 第41-43页 |
(三) 完善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及偏远地区就业的相关政策 | 第43-44页 |
(四) 建立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二、解决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毕就业工作差异性问题 | 第45-47页 |
(一) 加大对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的资金扶持 | 第45页 |
(二) 提升民办高校在就业市场中的认知度与公信力 | 第45-46页 |
(三) 改变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态度 | 第46-47页 |
三、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 第47-49页 |
(一) 强化宏观调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民办高校就业量 | 第47页 |
(二) 控制民办高校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推进就业教育均等化 | 第47-48页 |
(三) 健全有形和无形就业市场,拓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 第48-49页 |
四、构筑统一、高效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公共服务体系 | 第49-51页 |
(一) 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 第49页 |
(二) 培养和发展民办高校就业教育及就业管理人员队伍 | 第49-50页 |
(三) 开展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 | 第50-51页 |
五、提升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 第51-53页 |
(一) 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升政府管理人员责任感 | 第51页 |
(二) 全面引入并强化政府责任机制 | 第51页 |
(三) 发挥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就业监督及制约作用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