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人性之争--试论刘慈欣《三体》中的人性表现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科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刘慈欣和《三体》的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科幻小说的发展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科幻小说的定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科幻小说与乌托邦想象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 第17页 |
第四节 中国的科幻小说 | 第17-21页 |
第二章 《三体》的审美取向和人物塑造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科幻小说的美学标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三体》的审美取向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三体》的人物塑造 | 第24-26页 |
第四节 《三体》中人物的符号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生存与人性困境的具体阐释 | 第27-35页 |
第一节 人性悲观主义——叶文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善良的“圣母”——程心 | 第28-29页 |
第三节“思想钢印”——希恩斯博士 | 第29-31页 |
第四节 英雄的毁灭——罗辑 | 第31-33页 |
第五节 逃亡主义者——章北海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三体》的反乌托邦性和文学性 | 第35-40页 |
第一节 对人性的拷问——《三体》的反乌托邦性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科学之美——《三体》的诗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仰望星空——《三体》的人文意义 | 第37-38页 |
第四节 走出国门——《三体》的世界性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