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 2.1 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15-17页 |
| 2.1.1 古典的安全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 2.1.2 二战后的安全管理理论 | 第16页 |
| 2.1.3 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 2.2 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 2.2.1 风险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 第17-18页 |
| 2.2.2 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 第18-19页 |
| 2.2.3 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 第19-21页 |
| 2.3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 第21-22页 |
| 2.3.1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1页 |
| 2.3.2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无锡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33页 |
| 3.1 无锡供电公司简介 | 第23页 |
| 3.2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 第23-25页 |
| 3.3 无锡电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 | 第25-28页 |
| 3.3.1 供电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3.3.2 供电企业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 3.4 无锡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 第28-29页 |
| 3.5 无锡电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29-31页 |
| 3.5.1 无锡电网安全风险评价主体指标的确定 | 第29-31页 |
| 3.5.2 无锡电网安全风险评价基础指标的确定 | 第31页 |
| 3.6 无锡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无锡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3-43页 |
|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3-36页 |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3-35页 |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5-36页 |
|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无锡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第36-42页 |
| 4.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 4.2.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7-4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3-50页 |
| 5.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6页 |
| 5.2 确定评语等级 | 第46-49页 |
| 5.3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