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种子身份证的小麦种子溯源防伪及预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1.4 论文结构第17-19页
2 小麦种子溯源防伪及预警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及技术第19-27页
    2.1 智慧包装技术第19-22页
        2.1.1 功能材料型智慧包装第19-20页
        2.1.2 功能结构型智慧包装第20页
        2.1.3 信息型智慧包装第20-22页
    2.2 溯源技术第22-23页
    2.3 种子身份证第23-24页
    2.4 物联网技术第24-26页
        2.4.1 感知层第25页
        2.4.2 网络层第25-26页
        2.4.3 应用层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小麦种子溯源防伪研究第27-33页
    3.1 防伪溯源码编码设计第27-30页
        3.1.1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第27-28页
        3.1.2 小麦种子身份证代码第28-29页
        3.1.3 生产批次号第29-30页
    3.2 溯源防伪验证模型第30-31页
    3.3 溯源防伪技术实现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小麦种子防伪预警研究第33-39页
    4.1 小麦种子防伪预警的模型设计第34-37页
        4.1.1 小麦种子防伪预警指标第34-35页
        4.1.2 小麦种子防伪预警模型第35-37页
        4.1.3 警情评判标准第37页
    4.2 防伪预警技术实现第37-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小麦种子溯源防伪及预警研究系统实现与验证第39-49页
    5.1 系统平台总体设计第39-42页
        5.1.1 小麦种子溯源防伪及预警技术路线第40-41页
        5.1.2 小麦种子溯源防伪及预警系统架构第41-42页
    5.2 系统验证第42-48页
        5.2.1 基础功能模块部分第43-45页
        5.2.2 分析功能模块部分第45-48页
    5.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6.1 工作总结第49-50页
    6.2 研究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介第56-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希腊文学中的“血亲杀戮”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孤独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