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中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20页
        1.2.3 文献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1-24页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1-23页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第24-33页
    2.1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2.1.1 自组织理论第24-27页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第27-28页
    2.2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第28-29页
        2.2.1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内涵第28-29页
        2.2.2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特征第29页
    2.3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分析第29-32页
        2.3.1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三大驱动因素第30-31页
        2.3.2 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三大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哈肯模型构建第33-39页
    3.1 Haken模型简析第33-34页
        3.1.1 绝热近似原理第33页
        3.1.2 序参量演化方程第33-34页
        3.1.3 系统势函数第34页
    3.2 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模型构建第34-36页
        3.2.1 模型的内涵第35页
        3.2.2 模型的一般形式第35页
        3.2.3 模型的分析步骤第35-36页
    3.3 指标测算与说明第36-38页
        3.3.1 创新比较优势(comparative innovation advantage)第36页
        3.3.2 创新要素流动(innovation element flow)第36-37页
        3.3.3 创新网络形成(innovation network build)第37-38页
    3.4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第38页
        3.4.1 研究对象第38页
        3.4.2 数据来源第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哈肯模型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序参量识别第39-53页
    4.1 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序参量识别第39-43页
        4.1.1 序参量识别第39-40页
        4.1.2 势函数求解第40-43页
    4.2 长三角城市群系统创新驱动因素序参量识别第43-45页
        4.2.1 序参量识别第43页
        4.2.2 势函数求解第43-45页
    4.3 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序参量识别结果比较分析第45-51页
        4.3.1 中三角城市群序参量识别分析结论第45-47页
        4.3.2 长三角城市群序参量识别分析结论第47-49页
        4.3.3 两大城市群序参量识别结果比较分析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推动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第53-59页
    5.1 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中的问题分析第53-55页
        5.1.1 中三角城市群系统演化序参量为创新比较优势,整体协同创新水平较低第53-54页
        5.1.2 长三角城市群系统演化序参量为创新网络形成,创新网络结构待优化第54页
        5.1.3 缺乏促进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演进机制,两者间协同创新水平差距大第54-55页
    5.2 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机制优化的政策建议第55-59页
        5.2.1 强化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力量第55-56页
        5.2.2 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格局第56-57页
        5.2.3 构建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演进机制第57-59页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1:科研情况第67-68页
附录2:原始数据第68-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树品种‘桂热2号加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田林县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