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基于博弈视角下的食品安全多环节信息追溯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5-19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6-19页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一、论文的创新点第19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0-27页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0-24页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理论来源第20页
        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基本理论阐述第20-22页
        三、基于多环节信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理论探究第22-23页
        四、多环节信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探索第23-24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4-27页
        一、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4-25页
        二、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理论第25页
        三、食品安全的外部性理论第25-26页
        四、委托代理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多环节信息追溯系统的基本内容第27-32页
    第一节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及其内容阐述第27-28页
        一、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第27-28页
        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内容第28页
    第二节 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28-30页
        一、生产加工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28-29页
        二、流通领域的现状与问题第29页
        三、销售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29-30页
    第三节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内容第30-32页
        一、食品安全质量信息追溯过程第30-31页
        二、食品安全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内容第31-32页
第四章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博弈分析第32-48页
    第一节 食品市场上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第32-38页
        一、食品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第32-34页
        二、食品供给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第34-36页
        三、食品供给者与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分析第36-38页
    第二节 食品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博弈第38-44页
        一、信号博弈模型的描述第39-40页
        二、完美贝叶斯均衡第40-43页
        三、信号传递博弈均衡状态及条件总结第43-44页
    第三节 监管部门和食品供给者之间的演化博弈第44-48页
        一、基本假设和模型第44-45页
        二、博弈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第45页
        三、博奔双方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策略选择第45-48页
第五章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以猪肉食品为例第48-56页
    第一节 猪肉食品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第48-50页
        一、生产养殖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48-49页
        二、屠宰加工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49页
        三、流通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49页
        四、销售环节的现状与问题第49-50页
    第二节 猪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第50-54页
        一、生产养殖环节追溯子系统的溯源信息第50-51页
        二、屠宰加工环节追溯子系统的溯源信息第51-52页
        三、流通环节追溯子系统的溯源信息第52-53页
        四、销售环节追溯子系统的溯源信息第53-54页
    第三节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信息公开透明的意义第54-56页
        一、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第54页
        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利于食品供给企业加强自我监管第54页
        三、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利于监管部门完善现存监督机制第54-56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第56-59页
    第一节 发挥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中的监管作用第56-57页
        一、完善食品可追溯法律法规制度,推行统一化标准制定第56页
        二、对政府监管者实施有效的制约机制及激励机制第56页
        三、推广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第56-57页
    第二节 落实企业责任,加强市场和社会监管第57-58页
        一、加强声誉影响对食品厂商的制约作用第57页
        二、加强对企业的技术财政支持,健全惩罚性赔偿机制第57页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第57-58页
    第三节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意识第58-59页
        一、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第58页
        二、加强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提高消费者支付意愿第58-5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第一节 全文总结第59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刚石锯绳切削钢基材料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多模式柔索驱动航天员训练机器人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