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 第10页 |
1.1.2 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性开发可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 第10页 |
1.1.3 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性开发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性开发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区地质遗迹景观相关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16-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34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旅游区位分析 | 第19-21页 |
2.1.1 地理位置概述 | 第19-20页 |
2.1.2 旅游区位分析 | 第20-21页 |
2.2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30页 |
2.2.1 构造 | 第21-26页 |
2.2.2 地层 | 第26-28页 |
2.2.3 岩浆岩 | 第28-29页 |
2.2.4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 第29-30页 |
2.3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 第30-34页 |
2.3.1 地貌特征 | 第30-31页 |
2.3.2 气候与水文特征 | 第31-32页 |
2.3.3 土壤特征 | 第32-33页 |
2.3.4 生物特征 | 第33-34页 |
第3章 研究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与评价 | 第34-60页 |
3.1 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分析 | 第34-48页 |
3.1.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类 | 第34-35页 |
3.1.2 地质遗迹景观分布与特征 | 第35-48页 |
3.2 其他景观类型与特征 | 第48-51页 |
3.2.1 生物景观 | 第48-50页 |
3.2.2 气象景观 | 第50-51页 |
3.2.3 人文景观 | 第51页 |
3.3 地质遗迹景观定性评价 | 第51-53页 |
3.3.1 科考价值 | 第52页 |
3.3.2 典型特征 | 第52-53页 |
3.3.3 组合规模 | 第53页 |
3.3.4 开发潜力 | 第53页 |
3.4 地质遗迹景观定量评价 | 第53-60页 |
3.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3.4.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4-56页 |
3.4.3 综合评价得分结果 | 第56-60页 |
第4章 研究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性开发研究 | 第60-81页 |
4.1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 | 第60-64页 |
4.1.1 保护对象 | 第60-62页 |
4.1.2 保护分级 | 第62-64页 |
4.2 环境承载力测算 | 第64-65页 |
4.3 保护性开发方案 | 第65-81页 |
4.3.1 开发现状及问题 | 第65-67页 |
4.3.2 保护性开发分区 | 第67-69页 |
4.3.3 保护性开发模式 | 第6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