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5页 |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三、旅游大数据的概念 | 第16页 |
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大数据应用的关系 | 第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 第17页 |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旅游大数据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系统论 | 第19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四、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下游客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 第21-25页 |
一、问卷基本情况 | 第21页 |
二、受访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 第21页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四、问卷结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中大数据应用的瓶颈和挑战 | 第25-27页 |
一、数据文化与公众认知的缺失 | 第25-26页 |
二、数据资源浪费和数据孤岛的破解 | 第26页 |
三、隐私保护的权衡 | 第26页 |
四、专业人才匮乏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基于旅游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架构 | 第27-30页 |
一、一个基本导向 | 第27页 |
二、四大核心架构 | 第27-28页 |
三、共享共建的最终落脚点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分析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征与运行目标 | 第30-32页 |
一、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特征 | 第30-31页 |
二、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目标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四位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方式 | 第32-38页 |
一、支撑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导向的数据体系 | 第32-33页 |
二、供给体系: 旅游公共核心服务体系 | 第33-36页 |
三、媒介体系: 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渠道 | 第36-37页 |
四、保障体系: 多元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 第38-41页 |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9页 |
二、即时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39-40页 |
三、完善的供给机制 | 第40页 |
四、可持续创新机制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基于大数据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杭州样本 | 第41-61页 |
第一节 杭州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 第41-43页 |
一、建立了两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 第41-42页 |
二、提升了城市旅游通达性 | 第42-43页 |
三、深化了“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 第43页 |
四、优化了旅游公共服务环境 | 第43页 |
第二节 杭州旅游公共服务面临挑战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45-50页 |
一、杭州旅游大数据平台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二、杭州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现状 | 第46-49页 |
三、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目标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的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行分析 | 第50-61页 |
一、公共服务导向的杭州旅游基础数据体系 | 第50-52页 |
二、基于大数据的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 第52-56页 |
三、杭州旅游公共服务媒介体系 | 第56-59页 |
四、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保障体系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页 |
一、对旅游大数据进行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 | 第61页 |
二、旅游大数据的数据沉淀与数据挖掘 | 第61页 |
三、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61页 |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一、对大数据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 第62页 |
二、实证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