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地方法制论文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2页
    (一) 选题来源第9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9页
    (三) 国内关于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问题的研究第9-11页
    (四)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概述第12-23页
    (一)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含义和特征第12-16页
        1. 设区的市的含义第12页
        2. 立法的含义第12-14页
        3.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含义和特征第14-16页
    (二)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历史沿革第16-17页
        1. 一般地方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的发展过程第16-17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现状第17页
    (三)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17-23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可行性第17-20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必要性第20-23页
二、我国设区市地方性法规立法制度的主要内容第23-30页
    (一)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立法主体第23-24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体概述第23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体的学术界说第23-24页
    (二)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立法权限第24-25页
        1. 立法权限含义第24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的具体内容第24-25页
    (三)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立法程序第25-26页
        1. 第一阶段之立法准备第25页
        2. 第二阶段之由法案到法第25-26页
        3. 第三阶段之法的公布第26页
    (四)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立法监督第26-30页
        1. 批准制度第27页
        2. 备案制度第27页
        3. 审查制度第27-28页
        4. 处理方式第28-30页
三、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一) 立法主体存在的问题第30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体问题阐述第30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0页
    (二) 立法权限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问题阐述第30-31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1页
    (三) 立法程序问题第31-32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问题阐述第31-32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2页
    (四) 立法监督问题第32-33页
        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监督问题阐述第32页
        2.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2-33页
    (五) 小结第33-34页
四、完善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建议第34-39页
    (一) 培养优秀的立法队伍第34-35页
        1. 培养优秀立法队伍的意义第34页
        2. 培养优秀立法队伍的途径第34-35页
    (二) 明确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第35-36页
        1. 明确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的意义第35页
        2. 明确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的标准第35-36页
        3. 对较大的市之前所立之法的处理第36页
    (三) 完善立法程序第36-37页
        1. 完善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听证制度第36页
        2. 第三方参与立法制度的借鉴第36-37页
    (四) 畅通群众监督第37-38页
        1. 畅通群众监督的意义第37页
        2. 畅通群众监督的要求第37-38页
    (五) 小结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T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圆钢管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