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纺锤状α-Fe2O3纳米颗粒的多相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4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的机制第14-16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1.3.1 晶体结构、粒径大小及形貌第16-17页
        1.3.2 半导体的禁带宽度和能带位置第17-18页
        1.3.3 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捕获第18页
    1.4 常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第18-24页
    1.5 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改进方法第24-31页
        1.5.1 形貌、结构的调控第25-26页
        1.5.2 离子掺杂第26-27页
        1.5.3 贵金属沉积第27-29页
        1.5.4 半导体复合第29-31页
        1.5.5 染料敏化第31页
    1.6 复合结构的光催化剂第31-36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第36-38页
第二章 离子注入制备α-Fe_O_3/TiO_2双组分复合纳米颗粒第38-49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实验及表征第39-41页
        2.2.1 实验试剂第39页
        2.2.2 样品制备第39-40页
        2.2.3 表征方法第40-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2.3.1 α-Fe_2O_3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表征第41-42页
        2.3.2 α-Fe_2O_3/TiO_2双组分复合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表征第42-47页
        2.3.3 α-Fe_2O_3/TiO_2复合纳米颗粒的磁性研究第47-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不同厚度SiO_2层调控的α-Fe_2O_3/Ag/SnO_2核-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9-71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5页
        3.2.1 实验试剂第50-51页
        3.2.2 样品制备第51-54页
        3.2.3 光催化测试第54-55页
        3.2.4 表征方法第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70页
        3.3.1 α-Fe_2O_3、α-Fe_2O_3/Ag和α-Fe_2O_3/Ag/SiO_2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55-57页
        3.3.2 α-Fe_2O_3/Ag/SiO_2/SnO_2(S1)复合结构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表征第57-61页
        3.3.3 α-Fe_2O_3/Ag/SiO_2/SnO_2(S2和S3)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的表征第61-62页
        3.3.4 光吸收特性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2-67页
        3.3.5 光催化性能的增强机制第67-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引入C和SiO_2中间层的纺锤状α-Fe_2O_3/Bi_2O_3 p-n异质结构的光催化研究第71-85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实验及表征第72-75页
        4.2.1 实验试剂第72页
        4.2.2 样品制备第72-74页
        4.2.3 光催化测试第74页
        4.2.4 光电流测试第74-75页
        4.2.5 表征方法第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4页
        4.3.1 三种不同的异质结构的形貌表征第75-78页
        4.3.2 三种不同异质结构的成分测试第78-80页
        4.3.3 三种不同的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80-81页
        4.3.4 三种不同的异质结构的光电流测试第81-82页
        4.3.5 p-n异质结构的光催化的增强机制第82-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哑铃状α-Fe_2O_3/Ag/AgX异质结构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第85-100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实验及表征第86-88页
        5.2.1 实验试剂第86-87页
        5.2.2 样品制备第87-88页
        5.2.3 光催化测试第88页
        5.2.4 表征方法第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99页
        5.3.1 生长机制第88-90页
        5.3.2 α-Fe_2O_3/Ag/AgX异质结构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表征第90-95页
        5.3.3 α-Fe_2O_3/Ag/AgX光吸收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95-97页
        5.3.4 α-Fe_2O_3/Ag/AgX光催化活性的增强机制第97-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0-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风险模型中的破产概率研究
下一篇:埃博拉流行病的数学模型及其参数辨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