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 第12-13页 |
1.2 多金属氧酸盐基的功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2.1 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的研究 | 第13-18页 |
1.2.2 基于Lindqvist型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的研究 | 第18-22页 |
1.2.3 基于其他类型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的研究 | 第22-24页 |
1.3 以吡唑和吡嗪衍生物为配体的多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3.1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及吡唑类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 第24-26页 |
1.3.2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及吡嗪衍生物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 第26-28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28-29页 |
1.5 主要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29-30页 |
2 不同阴离子诱导合成两个Keggin–Ag–吡唑化合物 | 第30-43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与测试 | 第31-34页 |
2.2.1 所用原料及测试仪器 | 第31页 |
2.2.2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31-33页 |
2.2.3 多酸基配合物 1–2 的合成 | 第33-34页 |
2.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1–, 2–CPEs)的制备 | 第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2.3.1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1–2 的结构描述 | 第34-37页 |
2.3.2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1–2 的表征与性质 | 第37-41页 |
2.4 结论 | 第41-43页 |
3 吡嗪衍生物构筑的Keggin型多酸化合物 | 第43-66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与测试 | 第44-49页 |
3.2.1 所用原料及测试仪器 | 第44-45页 |
3.2.2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45-48页 |
3.2.3 多酸基配合物 3–7 的合成 | 第48-49页 |
3.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3–7–CPEs)的制备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4页 |
3.3.1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3–7 的结构描述 | 第49-58页 |
3.3.2 L2和L3配体在构筑多酸基化合物的作用 | 第58页 |
3.3.3 不同的POMs阴离子和TMs离子对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4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3–7 的表征与性质 | 第59-64页 |
3.4 结论 | 第64-66页 |
4 吡嗪衍生物构筑的Lindqvist型多酸化合物 | 第66-82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与测试 | 第67-70页 |
4.2.1 所用原料及测试仪器 | 第67页 |
4.2.2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67-69页 |
4.2.3 多酸基配合物 8–10 的合成 | 第69-70页 |
4.2.4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8–10–CPEs)的制备 | 第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3.1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9–10 的结构描述 | 第70-76页 |
4.3.2 反应原料与填充度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3 多酸基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 9–10 的表征与性质 | 第77-80页 |
4.4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