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 | 第15-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地域文化 | 第15-16页 |
2.1.2 城市滨水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3.1 文献研究法 | 第20-21页 |
2.3.2 实地勘察法 | 第21页 |
2.3.3 系统归纳法 | 第21-22页 |
3 国内地域文化与城市滨水景观结合优秀实践经验 | 第22-27页 |
3.1 云南昆明禄劝县掌鸠河(城区段)景观设计 | 第22-24页 |
3.1.1 自然文化 | 第22-23页 |
3.1.2 设计原则及地域文化的应用 | 第23-24页 |
3.2 Piggyback Yard景观设计 | 第24-27页 |
3.2.1 地域文化的应用 | 第25-26页 |
3.2.2 暴雨应急处理 | 第26页 |
3.2.3 提高水质 | 第26页 |
3.2.4 连接性 | 第26-27页 |
4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 第27-31页 |
4.1 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4.1.1 自然文化 | 第27页 |
4.1.2 民俗文化 | 第27-28页 |
4.1.3 历史沿革 | 第28页 |
4.1.4 人的行为活动 | 第28页 |
4.2 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4.2.1 阅读地域自然 | 第28-29页 |
4.2.2 尊重历史 | 第29页 |
4.2.3 解读生活 | 第29页 |
4.2.4 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 第29-31页 |
5 临沂市沂河西岸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 第31-48页 |
5.1 临沂市城市概述 | 第31-33页 |
5.1.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 第31页 |
5.1.2 资源禀赋 | 第31-33页 |
5.1.3 历史文化沿革 | 第33页 |
5.2 沂河西岸景观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5.2.1 下层空间——以地域形态为主 | 第35-37页 |
5.2.2 中层空间——以建立于地域形态之上的人的生活方式和建筑为主 | 第37-41页 |
5.2.3 上层空间——以文化体验和精神需求为主 | 第41-42页 |
5.3 沂河西岸环境现存问题 | 第42-48页 |
5.3.1 人与滨河的关系疏远,景观层次差 | 第42-44页 |
5.3.2 河流自然功能丧失,生态安全性差 | 第44-45页 |
5.3.3 未能紧跟历史沿革更新场所设施 | 第45-46页 |
5.3.4 滨水景观设计中缺乏城市主题形象和文化内涵 | 第46-48页 |
6 基于地域文化的临沂市沂河西岸小埠东橡胶坝段周边环境规划研究实践 | 第48-73页 |
6.1 临沂市沂河西岸改造规划原则 | 第48-50页 |
6.1.1 规划理念 | 第48-49页 |
6.1.2 规划总体目标 | 第49页 |
6.1.3 功能定位 | 第49-50页 |
6.2 基于地域文化临沂市沂河西岸规划重点 | 第50-73页 |
6.2.1 宏观地形的处理 | 第51-56页 |
6.2.2 城市规划方面 | 第56-70页 |
6.2.3 城市建设方面 | 第70-73页 |
7 总结与反思 | 第73-7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7.2 效益分析 | 第74-75页 |
7.2.1 社会效益 | 第74页 |
7.2.2 生态效益 | 第74页 |
7.2.3 经济效益 | 第74-75页 |
7.3 创新点 | 第75页 |
7.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75-76页 |
图表目录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