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消费金融公司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消费金融公司及在我国的发展 | 第16-20页 |
2.1.1 消费金融公司 | 第16-18页 |
2.1.2 消费金融公司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 | 第19-20页 |
2.2 研究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3. F消费金融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3.1 F消费金融公司概况 | 第23页 |
3.2 现有业务发展 | 第23-25页 |
3.3 F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3.1 产品品种单一 | 第25-26页 |
3.3.2 市场接受程度低 | 第26-27页 |
3.3.3 人力成本过高 | 第27-28页 |
3.3.4 风险管控难度大 | 第28-29页 |
4. F消费金融公司SWOT分析 | 第29-42页 |
4.1 F公司外部机会分析 | 第29-35页 |
4.1.1 国家政策支持 | 第29-31页 |
4.1.2 信贷需求多样性 | 第31-33页 |
4.1.3 市场前景宽广 | 第33-35页 |
4.1.4 科技技术支持 | 第35页 |
4.2 F公司外部威胁分析 | 第35-38页 |
4.2.1 消费信贷市场接受程度低 | 第35-36页 |
4.2.2 征信系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6页 |
4.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6-37页 |
4.2.4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威胁 | 第37-38页 |
4.3 F公司内部优势分析 | 第38-40页 |
4.3.1 资金来源可靠稳定 | 第38-39页 |
4.3.2 产品优势鲜明 | 第39页 |
4.3.3 进入市场早 | 第39-40页 |
4.4 F公司内部劣势分析 | 第40-42页 |
4.4.1 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 第40页 |
4.4.2 战略规划有待加强 | 第40-41页 |
4.4.3 创新力度不够 | 第41页 |
4.4.4 贷后管理跟不上 | 第41-42页 |
5.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 第42-53页 |
5.1 美国消费金融实践 | 第42-45页 |
5.2 欧洲消费金融实践 | 第45-50页 |
5.3 日本消费金融实践 | 第50页 |
5.4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经验借鉴 | 第50-53页 |
6. F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 | 第53-68页 |
6.1 进行产品创新 | 第53-56页 |
6.1.1 丰富产品种类 | 第53-54页 |
6.1.2 提升产品服务 | 第54-56页 |
6.2 积极开拓市场 | 第56-61页 |
6.2.1 迅速开拓农村市场 | 第56-58页 |
6.2.2 借鉴“漏斗”营销模式 | 第58-59页 |
6.2.3 试验“主动式”面签模式 | 第59-60页 |
6.2.4 推行网络营销模式 | 第60-61页 |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61-64页 |
6.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 第62页 |
6.3.2 完善培训机制 | 第62-63页 |
6.3.3 完善招聘体系 | 第63-64页 |
6.4 强化风险管理 | 第64-68页 |
6.4.1 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卡、优化催收 | 第64-65页 |
6.4.2 运用第三方技术数据强化风控 | 第65-66页 |
6.4.3 强化风控系统开发 | 第66-67页 |
6.4.4 强化反欺诈 | 第67-68页 |
7.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