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21页 |
1.1 震源机制 | 第16-17页 |
1.2 传统的抗震理念 | 第17页 |
1.2.1 刚性方案 | 第17页 |
1.2.2 延性方案 | 第17页 |
1.3 基础隔震技术 | 第17-18页 |
1.4 基础隔震体系的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1.4.1 早期隔震技术 | 第18页 |
1.4.2 现代隔震技术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理论计算 | 第21-31页 |
2.1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2.1.1 上部结构 | 第21-22页 |
2.1.2 隔震垫层 | 第22页 |
2.1.3 计算模型 | 第22页 |
2.2 砂-橡胶粒隔震体系的动力模型 | 第22-24页 |
2.2.1 基本假定 | 第22-23页 |
2.2.2 砂-橡胶粒隔震体系的滑移摩擦力模型 | 第23-24页 |
2.3 砂-橡胶粒隔震体系运动方程和动力反应分析 | 第24-30页 |
2.3.1 砂-橡胶粒隔震体系单自由度结构动力分析 | 第24-26页 |
2.3.2 砂-橡胶粒隔震体系多自由度结构动力分析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结构地震反应数值分析 | 第31-39页 |
3.1 Abaqus软件介绍 | 第31页 |
3.2 Abaqus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31-32页 |
3.3 Abaqus软件的主要模块 | 第32页 |
3.4 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3.4.1 模型与假定条件 | 第32-33页 |
3.4.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3-34页 |
3.4.3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对结构体系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4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对结构加速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5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砂-橡胶粒隔震垫层1:8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 第39-57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9-42页 |
4.1.1 石英砂 | 第39-40页 |
4.1.2 橡胶颗粒 | 第40-42页 |
4.2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4.3 试验砂箱 | 第43页 |
4.4 框架结构原型尺寸 | 第43-44页 |
4.5 模型制作 | 第44-48页 |
4.5.1 振动台试验相似理论关系 | 第44-45页 |
4.5.2 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45页 |
4.5.3 模型配筋计算 | 第45-46页 |
4.5.4 模型制作 | 第46-47页 |
4.5.5 测点布置及安装 | 第47-48页 |
4.6 振动台试验 | 第48-55页 |
4.6.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8-49页 |
4.6.2 试验方案 | 第49页 |
4.6.3 试验现象 | 第49-50页 |
4.6.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6.5 原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3-54页 |
4.6.6 原型结构位移反应 | 第54-55页 |
4.7 垫层施工改进措施 | 第5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