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黑山谷景区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初级阶段(1992 年~1999 年) | 第14页 |
·发展阶段(1999 年~2002 年) | 第14-15页 |
·瓶颈时期(2003 年~2006 年) | 第15页 |
·再次发展(2007 年~) | 第15页 |
·黑山谷景区面临的问题 | 第15-16页 |
·黑山谷景区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2 SWOT 分析方法简述及其在景区发展策略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战略与策略的概念 | 第20-21页 |
·SWOT 分析法概念 | 第21-22页 |
·SWOT 分析法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3 黑山谷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 第24-31页 |
·旅游资源评价简述 | 第24-27页 |
·黑山谷景区旅游资源分类 | 第27-28页 |
·自然资源 | 第27-28页 |
·人文资源 | 第28页 |
·黑山谷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 第28-31页 |
·定性评价 | 第28-29页 |
·定量评价 | 第29-31页 |
4.黑山谷景区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 第31-34页 |
·游客市场细分的概念、方法 | 第31页 |
·黑山谷景区游客市场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来黑山旅游的游客构成情况 | 第31页 |
·游客月收入情况 | 第31页 |
·游客来黑山谷旅游动机分析 | 第31-32页 |
·黑山谷景区目标市场选择 | 第32页 |
·基础市场 | 第32页 |
·目标市场 | 第32页 |
·机会市场 | 第32页 |
·黑山谷景区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 第32-34页 |
·避暑市场 | 第32-33页 |
·农家乐休闲市场 | 第33页 |
·观光市场和会议度假市场 | 第33页 |
·山野运动和休闲游乐市场 | 第33-34页 |
5 黑山谷景区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34-50页 |
·优势 | 第34-35页 |
·区位优势独特 | 第34页 |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 第34页 |
·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为自然旅游资源锦上添花 | 第34页 |
·客源市场已具一定规模 | 第34-35页 |
·万盛区委政策支持力度大 | 第35页 |
·劣势 | 第35-37页 |
·产品开发基础薄弱 | 第35页 |
·发展观念滞后,体制改革滞后 | 第35页 |
·市容不整、市民素质不高 | 第35页 |
·旅游交通发展滞后 | 第35页 |
·旅游服务设施欠缺 | 第35-36页 |
·旅游发展人才奇缺 | 第36页 |
·资金薄弱 | 第36页 |
·景区淡旺季较为明显 | 第36页 |
·客源集中,旅游功能单一 | 第36页 |
·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 第36-37页 |
·景区促销体系混乱 | 第37页 |
·机遇 | 第37-39页 |
·“重庆大发展"的宏观机遇 | 第37-38页 |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一圈两翼”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 第38-39页 |
·重庆市推出的山水旅游精品热线 | 第39页 |
·区域合作联动优势 | 第39页 |
·挑战 | 第39-41页 |
·区域旅游的竞争压力增大 | 第39-40页 |
·旅游软硬件设施的挑战 | 第40-41页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挑战 | 第41页 |
·核心指标及标杆对比 | 第41-48页 |
·黑山谷景区与周边景区景点对比 | 第41-43页 |
·旅游功能需求对比 | 第43-45页 |
·旅游资源评价与周边竞争对手相比 | 第45-48页 |
·黑山谷景区 SWOT 分析 | 第48-50页 |
6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 第50-57页 |
·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概念 | 第50-51页 |
·旅游产品概念 | 第50页 |
·旅游产品类型、开发策略 | 第50-51页 |
·黑山谷功能分区 | 第51-53页 |
·产品项目策划研究 | 第53-57页 |
·八角黑山小镇 | 第53页 |
·卧龙岗-漂流码头 | 第53-54页 |
·掬翠阁至中猪喉段 | 第54-55页 |
·中猪喉至江流坝段 | 第55-56页 |
·江流坝社区 | 第56-57页 |
7.黑山谷景区价格策略研究 | 第57-59页 |
·产品定价策略 | 第57-59页 |
·年度产品定价 | 第57页 |
·“二打一”组合定价 | 第57页 |
·主动定价策略 | 第57-59页 |
8 黑山谷景区渠道策略研究 | 第59-61页 |
·合作网络 | 第59页 |
·边缘网络 | 第59-60页 |
·目标网络 | 第60-61页 |
9 黑山谷景区促销策略研究 | 第61-64页 |
·广告促销 | 第61-62页 |
·电视广告 | 第61页 |
·网络广告 | 第61页 |
·广播广告 | 第61页 |
·印刷品广告 | 第61-62页 |
·营业推广 | 第62页 |
·导游讲解 | 第62页 |
·公共关系 | 第62-63页 |
·其他促销活动内容 | 第63-64页 |
·醒目的标示牌 | 第63页 |
·人体广告宣传 | 第63页 |
·节目表演 | 第63页 |
·纪念品的赠送 | 第63页 |
·宣传资料的免费派送 | 第63页 |
·旅游热线服务 | 第63-64页 |
10 景区发展支持系统策略研究 | 第64-66页 |
·拓宽旅游筹资渠道 | 第64页 |
·设立黑山旅游发展基金 | 第64页 |
·建立稳定、透明和可监督的财政转移机制 | 第64页 |
·加强旅游人才战略 | 第64-66页 |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 第64-65页 |
·建立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 第65页 |
·多渠道引进和选拔人才 | 第65-66页 |
11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