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对马尔库塞技术思想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哈贝马斯技术思想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对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技术思想比较的研究 | 第14-17页 |
2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技思想理论背景及其来源比较 | 第17-26页 |
·相同的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17-18页 |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 第18页 |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科技批判理论 | 第18-19页 |
·不同的理论来源 | 第19-26页 |
·马尔库塞理论来源 | 第20-22页 |
①古希腊技术的“双向度” | 第20页 |
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 第20-21页 |
③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 第21-22页 |
·哈贝马斯的理论来源 | 第22-26页 |
①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 | 第22-23页 |
②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理论 | 第23-24页 |
③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 第24-26页 |
3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本质论 | 第26-30页 |
·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本质论 | 第26-27页 |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本质论 | 第27-28页 |
·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4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社会观 | 第30-45页 |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社会观 | 第30-36页 |
·技术合理性——政治统治 | 第30-31页 |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 第31-32页 |
·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全方面的单向度化 | 第32-36页 |
①新的控制形式 | 第33-34页 |
②“单向度”的政治统治 | 第34页 |
③“单向度”的思想 | 第34-35页 |
④“单向度”的文化艺术 | 第35-36页 |
⑤“单向度”的人 | 第36页 |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社会观 | 第36-42页 |
·合理性 | 第36-37页 |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生产力 | 第37-38页 |
·唯科学论和技术专家治国论 | 第38-40页 |
①唯科学论 | 第38-39页 |
②技术专家治国论 | 第39-40页 |
·科学技术与新意识形态 | 第40-41页 |
·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 第41-42页 |
·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5 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论比较 | 第45-50页 |
·马尔库塞的新科学技术 | 第45-46页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 第46-48页 |
·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6 对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思想评价 | 第50-60页 |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思想的积极性 | 第50-53页 |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 | 第50-51页 |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贡献 | 第51-52页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 第52-53页 |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局限性 | 第53-57页 |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 第53-54页 |
·意识形态本质上的虚假性 | 第54-55页 |
·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 | 第55-56页 |
·科技发展前景的乌托邦 | 第56-57页 |
·现实启示意义 | 第57-60页 |
7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