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散射光的悬浮颗粒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颗粒测试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颗粒测试技术发展 | 第10-11页 |
1.3 粒子计数器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3.1 粒子计数器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3.2 粒子计数器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2 尘埃粒子计数系统设计原理及结构组成 | 第15-34页 |
2.1 尘埃粒子计数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2.1.1 尘埃粒子计数器结构组成 | 第15-16页 |
2.1.2 激光照明系统 | 第16页 |
2.1.3 采样气流装置 | 第16-17页 |
2.1.4 散射光采集系统 | 第17页 |
2.2 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性能参数 | 第17-18页 |
2.3 散射理论分析 | 第18-33页 |
2.3.1 光散射 | 第19页 |
2.3.2 光散射的分类 | 第19-23页 |
2.3.3 Mie散 射公式的具体计算 | 第23-24页 |
2.3.4 Mie散 射光的规律 | 第24-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粒子计数器的设计 | 第34-64页 |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4-39页 |
3.1.1 粒子计数器系统结构的选择 | 第34-35页 |
3.1.2 近前向散射光通量收集分析 | 第35-36页 |
3.1.3 侧向散射光能量收集分析 | 第36-38页 |
3.1.4 两种收集方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3.2 照明光路的设计 | 第39-55页 |
3.3 光电探测器选择 | 第55-56页 |
3.3.1 光电倍增管 | 第55-56页 |
3.3.2 PIN光 电二极管 | 第56页 |
3.3.3 雪崩光电二极管 | 第56页 |
3.4 系统其他组件的设计 | 第56-61页 |
3.4.1 光陷阱 | 第56-58页 |
3.4.2 反光镜 | 第58-60页 |
3.4.3 收集镜 | 第60-61页 |
3.5 电路设计 | 第61-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4-75页 |
4.1 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74页 |
4.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64-66页 |
4.1.2 数据采集卡通信 | 第66-68页 |
4.1.3 数据采集 | 第68-70页 |
4.1.4 数据预处理 | 第70-71页 |
4.1.5 颗粒计数 | 第71-73页 |
4.1.6 数据存储 | 第73页 |
4.1.7 定时 | 第73-74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粒子计数系统实验检测 | 第75-83页 |
5.1 性能检测 | 第75-79页 |
5.1.1 信号调理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5.1.2 颗粒脉冲 | 第76-77页 |
5.1.3 单分散粒子离散度测量 | 第77-79页 |
5.2 与LightHouse3100的性能对比 | 第79-81页 |
5.3 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 第81-83页 |
5.3.1 重叠误差 | 第81-82页 |
5.3.2 光敏区光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 第82页 |
5.3.3 其他类型误差 | 第82-8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2 课题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