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值得关注的山西第五代创作群体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山西第五代作家小说创作的新品质 | 第19-40页 |
第一节“多层次”的时代主题呈现 | 第19-24页 |
一、人文关怀:城市化进程下乡村文明的式微 | 第19-21页 |
二、矛盾揭示:对婚恋的人性困境思考 | 第21-23页 |
三、价值迷惘:精神虚无的青春发问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创作领域上的空前拓展 | 第24-30页 |
一、新增活力的乡村题材书写 | 第24-26页 |
二、初现气象的城市题材写作 | 第26-27页 |
三、新兴的晋域“乡镇文学” | 第27-29页 |
四、独领风骚的当代科幻题材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描摹新时代下的众生相 | 第30-35页 |
一、“异化”的农民新形象 | 第31页 |
二、坚守乡村伦理的知识分子 | 第31-32页 |
三、城乡交织带的底层矿工 | 第32-33页 |
四、漂泊寻找的“70”后 | 第33-34页 |
五、追问“精神荒芜”的“80”后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积极借鉴“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 第35-40页 |
一、“多样化”叙事 | 第36-37页 |
二、象征和荒诞手法的运用 | 第37-38页 |
三、“个性化”倾向的语言特色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形成第五代创作群体的原因探寻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语境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一、消费文化对作家的包围 | 第40-41页 |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对作家创作的冲击 | 第41-42页 |
三、纯文学期刊对作家的扶持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三晋地域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一、三晋的地域文化对作家们的熏陶 | 第43-44页 |
二、文学传统的潜在根植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第五代作家自身的精神状态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山西第五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面临的新课题 | 第48-53页 |
第一节 作家们如何具有更大的格局和情怀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丰富文学想象力和避免创作经验的重复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在追踪世界小说创作趋势中丰富创作技巧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做好对新世纪城市题材的深度挖掘 | 第51-52页 |
第五节 持续保持新媒体时代对文学的敏感度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