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均衡的高铁民航合理定价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我国高铁与民航的发展及技术对比分析 | 第16-27页 |
2.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2.1.1 高速铁路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7-19页 |
2.2 民航运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9-22页 |
2.2.1 航空运输的定义 | 第19页 |
2.2.2 民航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9-22页 |
2.3 高铁与民航的技术对比分析 | 第22-25页 |
2.3.1 高铁的经济技术特征 | 第22-23页 |
2.3.2 民航的经济技术特征 | 第23-24页 |
2.3.3 两种运输方式经济技术特征比较 | 第24-25页 |
2.4 高速铁路与民航之间的市场化竞争 | 第25-27页 |
3 交通方式划分及客流分担理论 | 第27-39页 |
3.1 交通方式划分及客流分担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3.1.1 交通方式划分 | 第27页 |
3.1.2 影响因素选择 | 第27-30页 |
3.1.3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30-34页 |
3.2 旅客支付函数 | 第34-36页 |
3.2.1 单位时间价值确定 | 第34页 |
3.2.2 相关参数确定 | 第34-35页 |
3.2.3 旅客支付函数 | 第35-36页 |
3.3 交通方式分担相关模型 | 第36-37页 |
3.4 旅客需求函数 | 第37-39页 |
4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模型 | 第39-48页 |
4.1 博弈论理论概述 | 第39-42页 |
4.1.1 博弈论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4.1.2 博弈论基本要素 | 第40-41页 |
4.1.3 博弈模型的分类 | 第41-42页 |
4.2 博弈双方竞争关系分析 | 第42页 |
4.3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2-48页 |
4.3.1 模型假设 | 第42-43页 |
4.3.2 纳什均衡 | 第43-44页 |
4.3.3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44-46页 |
4.3.4 博弈模型算法设计 | 第46-48页 |
5 实例分析 | 第48-56页 |
5.1 武汉-广州运输通道概况 | 第48-49页 |
5.1.1 武汉-广州高铁概述 | 第48-49页 |
5.1.2 武汉-广州民航概述 | 第49页 |
5.2 运营成本分析 | 第49-52页 |
5.2.1 高速铁路运营成本 | 第49-50页 |
5.2.2 民航运营成本 | 第50-52页 |
5.3 武广高铁与民航双寡头博弈模型 | 第52-54页 |
5.4 均衡结果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54-56页 |
5.4.1 结果分析 | 第54页 |
5.4.2 优化建议 | 第54-5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6页 |
6.2 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