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2.1 国内对涉农贷款的有关研究 | 第12-13页 |
0.2.2 国外对涉农贷款的有关研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全国农商行涉农贷款发展概述 | 第16-23页 |
1.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情况 | 第16页 |
1.2 我国农商行涉农贷款业务分析 | 第16-18页 |
1.2.1 资产负债情况 | 第16-17页 |
1.2.2 存贷款情况 | 第17页 |
1.2.3 资本实力 | 第17页 |
1.2.4 资产质量 | 第17页 |
1.2.5 风险抵御能力 | 第17-18页 |
1.2.6 盈利能力 | 第18页 |
1.3 我国农商行涉农贷款发展环境分析 | 第18-23页 |
1.3.1 农商行在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 第18-20页 |
1.3.2 农商行在发展中面临的竞争 | 第20-23页 |
2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业务概述 | 第23-32页 |
2.1 A县农商行概况 | 第23-24页 |
2.1.1 A县农商行简介 | 第23页 |
2.1.2 A县农商行产权变革 | 第23页 |
2.1.3 A县农商行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2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含义及种类 | 第24-25页 |
2.2.1 涉农贷款含义 | 第24页 |
2.2.2 涉农贷款种类及规模 | 第24-25页 |
2.3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业务流程及特色 | 第25-27页 |
2.3.1 涉农贷款业务流程 | 第25-26页 |
2.3.2 涉农贷款业务特色 | 第26-27页 |
2.4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经营分析 | 第27-29页 |
2.4.1 同行业贷款规模稳步增长 | 第27页 |
2.4.2 盈利水平进一步上升 | 第27-28页 |
2.4.3 流动性比例日益改善 | 第28-29页 |
2.5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客户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2.6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风险分析 | 第30-32页 |
2.6.1 政策风险 | 第30页 |
2.6.2 环境风险 | 第30页 |
2.6.3 操作风险 | 第30页 |
2.6.4 经营风险 | 第30-32页 |
3 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3.1 借款主体小、分散,资质低 | 第32-33页 |
3.2 涉农贷款缺乏风险转移机制 | 第33页 |
3.3 部分贷款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 | 第33-34页 |
3.4 网点复合型人才紧缺 | 第34-35页 |
3.5 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 | 第35-37页 |
4 完善A县农商行涉农贷款的对策及建议 | 第37-44页 |
4.1 加强涉农贷款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 | 第37-38页 |
4.1.1 实行精细化调查 | 第37页 |
4.1.2 实行精细化审查 | 第37页 |
4.1.3 实行精细化审议审批 | 第37页 |
4.1.4 实行精细化贷后管理 | 第37-38页 |
4.2 创新及优化涉农贷款的业务制度 | 第38-40页 |
4.2.1 创新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的贷款担保方式 | 第38页 |
4.2.2 发展农业产业链贷款 | 第38-39页 |
4.2.3 创新和推广适合“三农”贷款客户的信贷类新产品 | 第39页 |
4.2.4 创新业务服务方式和经营机制 | 第39-40页 |
4.3 健全涉农信货风险管理机制 | 第40-42页 |
4.3.1 建立健全涉农货款的利率定价机制 | 第40页 |
4.3.2 构建涉农货款的风险转移机制 | 第40-41页 |
4.3.3 建立涉农货款的风险分担与政策补偿机制 | 第41页 |
4.3.4 健全涉农贷款信货风险保障机制 | 第41页 |
4.3.5 建立健全涉农信货投放的配套服务机制 | 第41-42页 |
4.4 开展涉农贷款与保险相结合模式的金融服务 | 第42页 |
4.5 健全信贷人员管理、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