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剖料设备自动化设计与开发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6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剖料设备自动化整体设计及驱动设备介绍 | 第20-38页 |
2.1 自动化整体设计介绍 | 第20-24页 |
2.1.1 主要设备装置简介 | 第20-22页 |
2.1.2 自动化功能设计 | 第22-24页 |
2.2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介绍 | 第24-31页 |
2.2.1 伺服电机简介 | 第24-25页 |
2.2.2 伺服电机驱动器简介 | 第25-26页 |
2.2.3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使用 | 第26-31页 |
2.3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介绍 | 第31-37页 |
2.3.1 步进电机简介 | 第32-33页 |
2.3.2 步进电机驱动器简介 | 第33-34页 |
2.3.3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使用 | 第34-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自动控制端系统硬件设计 | 第38-58页 |
3.1 控制端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38页 |
3.2 控制端系统主要功能分析及元件选型 | 第38-43页 |
3.2.1 控制端系统主控器 | 第39-40页 |
3.2.2 控制端系统串口通信模块 | 第40-41页 |
3.2.3 伺服电机运行状态反馈模块 | 第41-43页 |
3.3 控制端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3-56页 |
3.3.1 AD开发工具简介 | 第44页 |
3.3.2 控制端系统电源模块 | 第44-46页 |
3.3.3 控制端系统主控器模块 | 第46-48页 |
3.3.4 控制端系统串口通信模块 | 第48-50页 |
3.3.5 控制端系统电机驱动模块 | 第50-53页 |
3.3.6 控制端系统伺服电机反馈模块 | 第53-56页 |
3.4 控制端系统硬件PCB图设计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自动控制端系统软件设计 | 第58-71页 |
4.1 控制端系统软件整体设计 | 第58-61页 |
4.1.1 MDK简介 | 第58页 |
4.1.2 uC/OS-III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第58-59页 |
4.1.3 控制端系统子任务设计 | 第59-60页 |
4.1.4 控制端系统整体软件功能 | 第60-61页 |
4.2 串口通信任务设计 | 第61-67页 |
4.2.1 串口通信数据接收 | 第61-64页 |
4.2.2 串口通信数据发送 | 第64-67页 |
4.3 电机驱动控制任务设计 | 第67-68页 |
4.4 伺服电机信号反馈任务设计 | 第68-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自动控制PC端管理系统设计 | 第71-91页 |
5.1 用户登录界面设计 | 第72-78页 |
5.1.1 用户登录界面整体功能分析 | 第72-74页 |
5.1.2 查询用户信息子任务设计 | 第74-76页 |
5.1.3 创建用户信息子任务设计 | 第76-77页 |
5.1.4 修改用户信息子任务设计 | 第77-78页 |
5.2 操作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78-81页 |
5.2.1 操作子系统功能分析 | 第79页 |
5.2.2 操作子系统设计 | 第79-81页 |
5.3 图像处理子系统设计 | 第81-86页 |
5.3.1 OpenCV库简介 | 第82页 |
5.3.2 图像处理子系统功能分析 | 第82页 |
5.3.3 图像处理子系统设计 | 第82-86页 |
5.4 上位机传输子系统设计 | 第86-89页 |
5.4.1 上位机MSCOMM控件简介 | 第86-87页 |
5.4.2 上位机传输子系统功能分析 | 第87页 |
5.4.3 上位机传输子系统设计 | 第87-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总结 | 第91页 |
6.2 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8-99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
申请的专利 | 第98页 |
参与的项目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