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0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内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图书馆标准化与适应性协调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三、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图书馆标准化与适应性研究 | 第19-24页 |
一、标准化与适应性观点概述 | 第19-22页 |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化与适应性研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图书馆服务质量测度研究 | 第24-28页 |
一、LibQUAL+?发展过程 | 第24-26页 |
二、DIGIQUAL的发展过程 | 第26-27页 |
三、MINES的发展过程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模型创建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模型的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一、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观点 | 第28页 |
二、借鉴LibqualTM的服务质量模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模型的基本变量 | 第29-32页 |
一、图书馆员 | 第29-30页 |
二、资源与获取 | 第30页 |
三、环境与设施 | 第30-31页 |
四、社会责任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测度调查问卷的初步设计 | 第32-34页 |
一、量表项目的设计 | 第32页 |
二、量表项目的修改 | 第32页 |
三、调查问卷的初始生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4-46页 |
第一节 调研流程整体设计 | 第34-35页 |
一、界定调研对象 | 第34页 |
二、样本选择 | 第34页 |
三、调研的前期准备 | 第34-35页 |
四、预调研 | 第35页 |
五、正式调研 | 第35页 |
第二节 预调研实施 | 第35-46页 |
一、预调研实施 | 第35-36页 |
二、预调研数据处理 | 第36-46页 |
第五章 广西区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测度研究 | 第46-53页 |
第一节 广西区图书馆调研及样本回收情况 | 第46页 |
第二节 读者对智慧图书馆发展趋势的认同程度 | 第46-48页 |
第三节 读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标准化程度的期望与感知 | 第48-53页 |
一、图书馆员:期望值和感知值存在一定差距 | 第48-49页 |
二、资源与获取:期望与感知之间差距较大 | 第49-50页 |
三、环境与设施:期望值很高,但是感知值偏低,存在不小的差距 | 第50-51页 |
四、社会责任:期望值与感知值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广西区图书馆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 第53-59页 |
第一节 建立服务规范及相应评估机制以提升专业素养 | 第53页 |
第二节 利用关联数据实现资源建设标准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利用“小数据”建立读者个人图书馆 | 第54-55页 |
第四节 重视空间资源 | 第55-56页 |
第五节 积极应用新技术 | 第56-57页 |
第六节 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推广活动 | 第57页 |
第七节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60-61页 |
附录1 基于标准化与适应性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