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研究--基于银行负外部性视角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2.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3.1 研究创新第16-17页
        1.3.2 研究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28页
    2.1 商业银行的外部性研究第18-21页
        2.1.1 金融负外部性研究第18-20页
        2.1.2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负外部性研究第20-21页
    2.2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方法研究第21-24页
        2.2.1 指标法第22页
        2.2.2 网络分析法第22-23页
        2.2.3 边际期望损失分析法第23-24页
        2.2.4 条件在险价值法第24页
    2.3 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第24-28页
        2.3.1 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及工具第24-26页
        2.3.2 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研究第26-28页
第三章 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依据第28-34页
    3.1 模型设定第28-30页
    3.2 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性评价第30-32页
    3.3 资本充足率有效性的具体机制分析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的测度第34-41页
    4.1 量化方法和相关模型第34-36页
        4.1.1 CoVaR模型第34-35页
        4.1.2 基于DCC-GARCH模型计算CoVaR第35-36页
    4.2 数据选择与描述性统计第36-37页
        4.2.1 数据选择第36-37页
        4.2.2 描述统计第37页
    4.3 量化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4.3.1 量化结果第37-38页
        4.3.2 结果分析第38-41页
第五章 宏观审慎政策效果实证研究第41-48页
    5.1 研究设计第41-42页
        5.1.1 模型构建第41-42页
        5.1.2 估计方法第42页
    5.2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第42-45页
        5.2.1 变量说明第42-44页
        5.2.2 数据描述第44-45页
    5.3 实证分析第45-48页
        5.3.1 实证结果第45-47页
        5.3.2 稳健性检验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8-50页
    6.1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第48页
    6.2 加强监管合作第48-49页
    6.3 存款保险制度第49页
    6.4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自救安排机制第49-50页
附录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金融衍生品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分析